李登輝辭世》趙春山/懷念記憶中的李老師

趙春山/曾任政大國關中心副主任、東亞所及俄羅斯所所長,淡江大學大陸所榮譽教授。

聽到李登輝總統去世的消息,我心中百感交集,也拾起許多一度丟失的回憶。

我曾受教於李總統,有朋友戲稱是「天子門生」。老師講授的課程是「東南亞經濟發展」,每週兩小時。他經常安步當車,走到指南山麓的教室。對我們這羣「非經濟專業」的研究生,李上課很有耐心,下課後也會不時賞我們一根露在他上衣口袋的香菸

在本人所撰分析後蔣時代中華民國四位總統大陸政策的書中,我曾以「左右搖擺」形容李登輝畢生的政治理念和決策風格。「左右搖擺」即是從他早年「親共」的「左」,擺到執政時「反共」的「右」,再擺到御任後另一個「偏獨」的「左」。我所認識的李登輝,是屬於「右」的那個階段,雖然只是片段的部分,但卻讓我記憶猶新。

我學政治,但不搞政治,沒有資格對政壇上的是非說三道四,尤其是一位曾身爲老師的國家元首。據我瞭解,李登輝對於民主改革是有旺盛企圖心的,但改革是一項巨大的政治工程,李登輝是解嚴後第一位直接民選總統,能夠讓臺灣的民主發展走向和平轉移,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所以有人稱他爲「民主先生」;然而,正如曾擔任泰國總理的譚寧(Thanin Kraivichien)所說:「民主化並非一蹴可及,必須擁有成熟的民主政治文化,以及建全的民主政治結構。」

李登輝沒有在這兩項條件上做好準備工作,只專注於政治權力和政治利益的「超前部署」,結果讓民主成爲「金權政治」的溫牀,國民黨的支解也是濫觴於此。

總之,一名旅外華裔學者曾說:「後蔣的陳、馬、蔡幾個時代,都不能否定和李的淵源。換言之,無李無臺。僅管他並沒有太多表面權益,但在中華圈裡不多見。」我想這個評價還算中肯

▲ 前總統李登輝任內曾推動務實外交。(圖/資料照)

1990年9月在李登輝就職總統後,我應邀爲正中書局撰文闡釋李的大陸政策理念,隨後參與研究小組工作。我認爲李當時就是一個「統派」,但就像他在《國統綱領》所揭示的,統一的目標是要「建立民主、自由、均富的中國。」我認爲這也是一項「以時間換取空間」的戰術設計,目的是爲了臺灣的生存和發展。

對岸因李在1999年7月提出的「兩國論」,爲他的「臺獨定位定性;但李曾在我們的研究小組說,他的原意是「特殊的國與國關係」,不應被簡化成「兩國論」三個字;他的辦公室主任蘇志誠告訴我,李的用意是要凸顯中華民國在臺灣的存在,爲中華民國的國際定位尋找學理基礎。李只想描述一個現實,並非想要提出新的主張。

李總統倡議「務實外交」也是爲了落實他在回憶錄中所說,「存在就有希望」的理念。他認爲要先確保臺灣的存在,纔有臺灣的民主化和臺灣的經濟發展可言。

李曾強調,爲了國家生存,積極參與國際社會活動是外交的最高目的,其他像參與的模式、名份、地點、對象等,應看成是次要的手段問題。外交要充分發揮彈性、務實的作法

外界有人因李御任後的諸多言行,稱他是「臺獨教父」。在我所加入的一個「華人論壇」的網路羣組中,一位現居日本教書的學者,聞李病危的消息後寫道:他曾跟日本人說,李多次表明沒說過臺灣獨立,但日本人就是不願意記憶。我的迴應是:很多人都是選擇性的記憶,年過七十的我,何嘗不是如此。

此文就是我對李總統記憶的一部分。願老師一路好走!

熱門點閱》

► 李登輝病逝》苦苓/李登輝的二三事

美中新冷戰》沈榮欽/臺股大漲肇因「新冷戰」 臺灣曾是美蘇冷戰受益者

► 美中新冷戰》趙春山/美國化憤怒爲行動 蓬佩奧吹響「新冷戰」號角

蔡錫勳/後安倍時代:第二波疫情、南海紛爭 安倍如何接招?

● 本文獲作者授權,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