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補嘴空!5大進補原則 薑母鴨、羊肉爐安心吃

每逢立冬時節,民間向來都有進補習俗,食藥署就列出5大進補原則,讓民衆能聰明進補安心吃。(示意圖/達志影像)

俗話說「立冬補冬,補嘴空」,每逢立冬時節,民間向來都有進補習俗,不少人都會相約親友大啖薑母鴨、羊肉爐、麻油雞等藥膳湯品補補身子,不過也要小心過量可能會造成身體負擔。對此,食藥署《藥物食品安全週報》就列出5大進補原則,讓民衆能聰明進補安心吃、營養均衡不過量。

●要點1:烹調少油、半水酒

麻油雞、薑母鴨是冬令進補必吃的熱門選項,一般會將肉類和薑片以麻油爆炒過後加酒烹煮,雖可增加風味,但油脂和酒精除增加熱量外,酒精對血壓、尿酸造成的影響可能誘使慢性病患者疾病惡化。

建議可省略爆炒姜、肉類的步驟或減少麻油用量,並用半水酒烹調,讓酒精於烹煮過程中揮發掉再食用。進食時,可刮除上方浮油,以及避免食用動物皮。

●要點2:添加蔬菜,健康加碼

一般補品多以內臟或肉類爲主要材料,富含蛋白質及油脂,但民衆容易於大快朵頤吃肉的同時,忽略了蔬菜的攝取而飲食失衡。建議在湯鍋中加入蔬菜,除增加纖維與飽足感外,亦可增添食物風味及變化度。牙口功能不佳的長輩可添加質地較軟嫩的蔬菜,至於常見的南瓜、芋頭、玉米等屬於主食類蔬菜,若需控制血糖的民衆要少量攝取。

●要點3:輕醬料纔夠夯

食用羊肉爐、藥燉排骨時,多數民衆會搭配味噌豆腐乳醬或豆瓣醬食用,這類的沾醬過鹹、含鈉量較高,需注意鈉的攝取量。建議可用薑末、蒜末、蘿蔔泥、香菜、辣椒與醬油、水果醋等調味,減少鹽分攝取;若煮火鍋,可以昆布或蔬菜熬煮湯頭,增加自然甜味,減少過多調味料的使用。

●要點4:減少加工製品

近年來補湯火鍋化,許多人喜愛以補湯,或添加麻辣鍋風味爲湯底、加入許多配料,如:魚餃、蛋餃、丸類、蟹肉棒等,這類火鍋餃丸類都是加工類製品,磷含量及油脂偏高,應儘量避免。建議可選擇脂肪較低的蛋白質來源,如:魚肉、雞肉、海鮮或豆腐等。

●要點5:量身打造聰明吃

冬暖食補受大衆歡迎,但身體狀況因人而異,「一般民衆」較無特別限制,只需注意油脂和肉類份量,建議可提高湯品中之蔬菜、菇藻類,增加食材豐富性與飽足感,避免進食過多油脂與肉類。

至於「糖尿病患者」則需注意減少併發高血壓、高血脂及肥胖等症狀,故建議進補以少油、高纖,適量糖類及優質蛋白質爲原則,並注意主食類蔬菜,如芋頭、南瓜、玉米、山藥等攝取量。

「高血壓患者」要注意的是,酒精易使血壓升高,不易血壓控制,建議留意烹調用酒量。另外,食材或沾醬以天然風味爲宜,湯品及沾醬注意鹽量的使用。

「減重者、高血脂患者」在傳統食補的脂肪來源,除肉類外皮不要食用以外,建議減少烹調用油,進食時也可刮除上方浮油。

對於「腎病患者」來說,補湯除肉類份量多以外,湯品鉀含量亦高,需留意肉類蛋白質及湯的攝取量,實際可進食的份量因病情而異,建議諮詢營養師。

至於「痛風患者」,因爲酒精不利於體內普林代謝,內臟熬煮的高湯普林含量高,建議少喝湯,多喝水。另外也要注意肉類份量,每餐建議以2兩爲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