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利國》藏身基隆市信義區的「茵夢湖」

李利國》藏身基隆市信義區的「茵夢湖」

來到隱身於基隆市信義區教孝街美的世界社區後方的這座「茵夢湖」,不免想起德國作家施託姆的著名中篇小說《茵夢湖》。

基隆這座小湖,原是因爲地形變化而形成窪地,之後注入終年不斷的泉水而形成堰塞湖,當建商在附近開始興工打造美的世界社區時,請來紅極一時的女星胡茵夢剪綵,就以社區與茵夢湖爲鄰作爲號召,果然打響知名度,從此這個堰塞湖也就冠上了《茵夢湖》這個夢幻的名字;其湖形呈長方不規則狀,有環湖步道,已是當地居民日常就能享受湖光山色的環保公園。

施託姆的《茵夢湖》,顧名思義,其主題場景必然是發生在一座《茵夢湖》畔。的確,故事情節就是寫一位獨居的老年學者萊因哈特回憶自己與青梅竹馬的戀人伊莉莎白「有緣無份」的經歷。隨着年齡的增長,萊因哈特愛上了美麗純樸的伊莉莎白,而且爲她寫了不少詩篇,但萊因哈特後來要離開家鄉去上大學,在此分離期間,伊莉莎白受母親的壓力而嫁給了萊因哈特的一位富有的好友。

故事重點就是幾年以後,成了學者的萊因哈特返回故鄉,並應這位富有的好友埃利希之邀到其莊園《茵夢湖》作客,當然也見到了闊別已久但已羅敷有夫的伊莉莎白。

雖然情未了的兩個人終於在美麗的茵夢湖畔重逢,但內心並不是充滿歡愉而是惆悵苦楚。最終,萊因哈特因感受到伊莉莎白猶如茵夢湖中的那一朵睡蓮,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於是決定離去。

施託姆藉着萊因哈特與《茵夢湖》中那朵白蓮的互動之景,刻畫萊因哈特內心纏綿悱惻之情與終而的覺悟:他涉過湖濱淺淺的水草,去就近看看離岸不遠處的白色睡蓮;只是一下了湖水,尖銳的沉石及水草就刺痛了他的腳。待他浮上來,遊近白蓮時,又被水草纏住,他覺得自己彷彿陷入一個網結中,最後只好匆匆回到湖岸上,站在岸邊,看着黑沉沉的湖心上那朵孤獨而且遙遠的白蓮。

想到這,我也就聯想到《詩經》中的《秦風.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爲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同樣是喻指有緣相見,卻無緣接近;但積極努力去追尋,「溯洄從之」、「溯游從之」,只是「道阻且長」,重重阻礙難以如願,伊人最終還是「宛在水中央」。

佛說人生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及五蘊熾盛苦。我認爲,求不得最苦,因爲這種苦是自己打造的,是我們無識無能無智如何處理自己的心念所致。所以,一旦想要追尋外在的滿足,卻往往求不得,不是「在水一方」,就是「宛在水中央」,人若陷入其中,就彷彿是活在莫名其妙的煩惱、迷惑或悵惘中,當然不苦也難!

「人生何必陷在求不得的痛苦」中?但萊因哈特縱然是黯然神傷一生,然而終其一生還是充滿了對伊莉莎白的愛戀和懷念,《茵夢湖》的故事,自也有意餘於象的蘊涵,提醒我們察覺自己到底在追尋什麼價值、意義或希望,包括追尋的是真愛還是慾望的滿足?

作者爲佛光大學未來與樂活產業學系助理教授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