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暉/日韓關係的不穩定新常態

北韓試射飛彈飛越日本領土上空,再次挑起日本人「嫌韓」情緒,日韓之間的愛恨情仇一言難盡。(圖/視覺中國CFP授權提供)

2017年8月29日上午5時58分(臺北時間4時58分),北韓進行今年第14次的飛彈試射,並於上午6時6分越過日本北海道襟裳岬上空。自1984年北韓第一次試射飛彈以來,這次是第五次飛越日本領空(含人造衛星發射)的試射,但卻是第一次飛越日本領土上空。日本一方面向北韓提出嚴正抗議,另一方面則尋求美國的支持,透過聯合國安保理事會向北韓進一步施壓。

在美、日等主要國家密切討論北韓製裁議題時,北韓於9月3日中午,在東北部的豐溪核子試驗場,成功進行第六次核子試爆(金正恩政權的第四次)。於此同時,日本與韓國關係,則是受到歷史問題慰安婦問題的影響而停滯。新上任的韓國總統文在寅雖然強調,兩國不能因此而停止雙邊的合作發展,但要求日本重新檢討2015年所簽訂的「日韓慰安婦問題合意」。

事實上,自2010年之後日益升高的北韓挑釁行爲,以及南韓反日情節,直接影響了日本人對韓國人的觀點與看法,並反映在日本各大書店熱銷的「嫌韓」書籍上。若走進日本的連鎖書店就可以發現,「嫌韓」(以及「厭中」)的書籍總是放在店門口最顯眼的地方。這顯示,日本國內民族主義已逐漸與嫌韓情緒產生連結。

過去的一個世紀,日本與韓國(朝鮮半島)之間的關係,時而親近,時而疏遠。在1939年的調查中,朝鮮人曾經是日本人第四喜愛的民族(僅次於德國人、義大利人滿州人);但在1949年的相同調查中,卻已經成爲日本人最不喜愛的民族。若只看近年日本人對韓國的觀感,好感度曾在2006年下跌至34.4%(惡感度57.1%),到了2009年則是回升至66.5%(惡感度27.3%),但在2012年則又急速下跌至18.4%(惡感度78.8%)。

何以日本人對於韓國的觀感,近年經常出現劇烈變動?雖然此一大哉問涉及的因素無法以三言兩語進行詳盡說明;但我們可以從下列四個面向,做出概觀式的論述。

第一是地緣政治因素。對海島國家日本來說,朝鮮半島是隔絕中國、俄羅斯等大陸勢力的關鍵緩衝區,在地緣政治上具有極爲重要的價值。過去,日本曾因爲爭奪朝鮮半島的控制權,而與中國、俄羅斯發生衝突。而戰後日本的國家安全保障,也與朝鮮半島的穩定息息相關。換言之,在地緣政治上,日本的國家利益有很大一部分倚賴朝鮮半島的局勢,以及與韓國的合作關係。

第二是殖民歷史因素。正因爲朝鮮半島是日本國家利益中的關鍵,大日本帝國曾在1910年併吞大韓帝國,將朝鮮半島置於日本的統治之下。至1945年爲止的35年日本統治期間,日韓如何論述包括強制勞動(如軍艦島的朝鮮礦工)、慰安婦在內的殖民歷史經驗,已成爲當代日韓互動時的敏感議題。

第三是經貿互動因素。戰後以來,日本自詡爲「雁行模式」的領頭雁,帶領亞洲四小龍與東南亞國家進行經濟發展與分工轉移。在此一發展過程中,日本與韓國之間在經濟、貿易與金融關係上,存在着頻繁的互動關係。一方面,韓國在技術、金融層面上,一直與日本有密切的合作關係。例如,2013年韓國輸出入銀行面臨危機時,日本瑞穗銀行、三菱東京UFJ銀行各提供5億美金、2.5億美金的緊急融資。另一方面,在日本傳統強項商品—消費電子市場上,韓國企業的競爭力逐漸凌駕於日本企業之上。日韓在部分商品市場(包括被稱爲「韓流」的文化商品)的逆轉關係,牽動了日本人對韓國人的觀感。

▲韓流席捲全球,少女時代等偶像輸出爲韓國經濟挹注龐大收益,日本流行文化在亞洲的強勢地位面臨韓流的嚴厲挑戰,牽動日本人對韓國的觀感。(圖/視覺中國CFP授權提供)

第四是在日朝鮮人因素。1945年日本戰敗之後,日本國內的200萬朝鮮族移民,因國際政治(冷戰、韓戰等)、國內經濟等因素,約有65萬人選擇留在日本。來自朝鮮半島北部的朝鮮人組成「在日朝鮮人總連合會」(略稱「總連」),而來自韓國的朝鮮人則組成「在日本大韓民國民團」(略稱「民團」),日本人則統稱他們爲「在日朝鮮人」。在日朝鮮人雖然也有正面的、成功的企業家(如軟體銀行的孫正義),但多數的在日朝鮮人活躍在地下金融、賭博等產業領域;再加上以「總連」爲核心的在日朝鮮人,與北韓具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導致日本人長期將在日朝鮮人視爲日本社會的不安定因素。

美俄對峙的冷戰時期,日本與韓國之間具有地緣政治、經貿互動的共同利益。即便在殖民歷史、在日朝鮮人問題上出現歧異,但彼此之間的觀感,在冷戰體制的制約下,並不會出現太過劇烈的變動。這樣的觀感互動,可借用國際金融匯率的名詞,稱之爲「蛇型浮動」模式(snake in the tunnel)。

然而,目前的日韓互動過程中,制約雙方人民觀感的「隧道障壁」(彼此理解的共同利益)逐漸消失,其結果使得雙方人民觀感,極容易受到突發事件、單一事件的影響,而出現大幅的波動。在可預見的未來,若日本與韓國無法重新建構彼此的共同利益認知,頻繁變動、不穩定的關係,將成爲日韓兩國互動的「新常態」。

好文推薦

李世暉/推理風潮與日本的細節管理

李世暉/從遊戲敘事看日本的厭老意識

李世暉/日本動漫 可預知的未來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李世暉。慶應義塾大學SFC研究所上席所員,慶應義塾大學媒體政策研究科特別招聘教授現職爲國立政治大學日本研究學位學程教授兼主任。專長領域爲日本產業政策、日本經濟安全保障,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88論壇歡迎網友參與,投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