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需要富有感染力的表達——觀劇《覺醒年代》

原標題:歷史需要富有感染力的表達——觀電視劇《覺醒年代》

電視劇《覺醒年代》讓很多人熱血沸騰,深刻感受到思想的光芒、理想的魅力和青春的力量,深刻感受到那個壯懷激烈年代在中華民族覺醒和復興之路上的分量!這是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創作的重大突破。

很多年輕觀衆留言:“課本里的人物活了,課本里的事件活了,課本里的歷史活了!”歷史活了,那段中國人應該珍惜、銘記、感謝的歷史才更加可信;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熱血青年爲了中國的進步和現代化而做出的驚天動地的偉業才更加可敬。

自帶感染力的歷史需要富有感染力的表達。從新文化運動中國共產黨建立的這段歷史,波瀾壯闊、扣人心絃。有大量的文獻記載和當事人回憶,但材料越多,駕馭越難。特別是,觀衆大多從教科書裡獲得了結論,電視劇如何給觀衆提供一部視覺的真實生動的信史?這是一個挑戰。該劇的主要敘事依據學術研究、考證材料和最新研究成果,具有實現歷史真實的基礎。整個劇組以崇高情懷、極大誠意和專業水平,將歷史研究和學術研究的成果,按照文學戲劇的要求“變”成好聽的“故事”和好看“衝突”,抵達藝術真實。

成爲新文化運動象徵的紅樓,主體用赭紅色的磚砌成,醒目別緻,在劇中具有深遠的寓意。在這裡,李大釗陳獨秀等人醞釀和萌生了建立一個馬克思主義政黨的信念,建黨的步伐就此邁出……基於這一歷史真實,全劇充分展現北京大學和《新青年》編輯部這一平臺,與北京和上海的地理空間,共同構成了一個出色的敘事結構和戲劇結構,完成“從紅樓到紅船”的新的藝術表達。

在早期馬克思主義傳播和中國共產黨建立過程中,北京大學的作用在劇中被濃墨重彩地展示。《覺醒年代》挖掘和挑選的北京大學與國家命運相關,但又鮮爲人知的歷史細節,令不少黨史專家校史專家爲之讚歎。劇中,時任外交委員會主任的汪大燮自覺無力迴天時,將巴黎和會外交失敗的消息告訴了好友蔡元培。蔡元培說:“那我能做些什麼?”汪大燮說:“你蔡孑民有北大,北大後面有個中國!”這句臺詞設計,便是根據當時國人對北京大學的普遍期望,是歷史賦予北京大學的使命與責任。

如何用藝術語言表現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電視劇用心地安排了一個戲劇性鋪墊:李大釗在街上爲一個素不相識的長辛店工人葛樹貴當掉了自己的大衣,墊付了醫藥費,與這個工人結下了友誼。他們的交往,很自然地引出了後來在中國歷史舞臺起了重要作用的京漢鐵路局長辛店機務段機車廠的工人羣體。李大釗常有接濟別人的善舉,如資助學生、爲建立長辛店勞動工人補校捐款、爲中國共產黨早期活動捐獻經費等等,所以這段情節是合乎李大釗人格邏輯的想象和編寫。

李大釗與長辛店工人一起包餃子過年的情節,讓觀衆感動得熱淚長流。這位北大教授與工人的對話頗具深意。“大夥兒知道有一個人叫馬克思嗎?德國人,長個大鬍子。”工人們紛紛搖頭。“馬克思有個觀點,他認爲工人階級是人類社會領頭羊,只有我們工人階級領導的社會,纔是世界上最先進的社會,工人才能過上好日子……”工人又問:“中國有馬克思這樣的人嗎?我們去找他!”一個小孩指着李大釗脫口而出:“你就是那個大鬍子!”這裡以文學之筆,建立了中國先進知識分子與馬克思的聯繫,將中國先進知識分子對工人啓蒙和宣傳的效果,通過“童言無忌”似的一句話表現出來。

劇中,李大釗在長辛店鐵路機車修理廠曾有大段的演講。他站在高大的機車車頭上,不時揮動手臂;兩個換氣扇在飛轉,灰塵蒸汽氤氳;一束陽光斜射進來,照亮了昏暗的車間;臉上沾着油污的工人們,仰着頭全神貫注地傾聽……這一幕讓人聯想到反映十月革命的經典畫作。該劇以頗多極具藝術感染力的手法,表現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過程,在歷史真實和藝術真實的結合方面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李大釗常用“我們已經在路上了”鼓勵他人。他在說這句話時,每次都是手放胸口。這一動作設計傳達出一種先行者、探路者的自豪與自信,以及探索真理道路上的義無反顧。

劇中多次出現城門口印着深深車轍的路、箭桿衚衕裡泥濘的路、大雪覆蓋下鄉村的路,無不是尋找道路的隱喻。那個時代的人都曾探索,但最終“已經在路上了”的人,只能是那些執着探索的先進知識分子。“我們已經在路上了”多次出現,是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從理論到實踐過程的藝術表達。

這條尋找真理、救國救民的路坎坷曲折。新文化運動的旗手們在探索真理的路上痛苦地分化着,青年學生探索真理之路更加複雜。五四前後,諸多新思潮紛紛傳入,到底哪種主義能救中國?《覺醒年代》以當時被很多年輕人追隨的無政府主義等理論的失敗,給後人很好地補了一課:中國先進知識分子最終選擇馬克思主義爲理論指導,不是心血來潮,在各種理論的失敗和比較中,救中國的道路才逐漸清晰起來。

精緻的藝術表達使該劇的教育意義和審美價值相得益彰。巴黎和會外交失敗後,中國代表團駐地的白色窗簾被風吹得搖曳飄蕩,就像是彼時羸弱外交的一曲輓歌,木刻版畫串起一幅幅歷史的畫面……無論是陶然亭內帶着醉意的一曲“高山流水”,還是長城上氣吞山河的《青春》,都具有開闊的格局。這山河越是風光旖旎,這青春越是蓬勃美好,那些爲理想而犧牲的生命就越顯得壯美和崇高。陳獨秀深邃而憂傷的目光之下,上海龍華刑場陳延年和陳喬年的犧牲場景疊印出現,將革命英雄主義推向藝術的高潮。

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完美結合,歷史自帶的感染力纔會一次次感動今人,激發人們對歷史的敬畏。中國共產黨的創建歷史需要這樣真誠、嚴謹、詩意的表現。就此而言,《覺醒年代》創造了歷史敘事新的藝術高度。(作者:金安平

《人民日報》(2021年04月08日 第2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