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委共業引爆

(圖/本報系資料照)

美國早年有句俗諺說「年底大選結束之後,暴政就開始了」,對於支持高虹安的人來說,此刻不啻是暴政的降臨。準新竹市長高虹安捲入詐領國會助理費案,現正交保候傳,司法審理結果雖未卜,然而因此事所生的政治寒蟬效應必將是「不分藍綠」。

原因出在於,高案所被揭露部分,恐是深植多時的國會助理運作生態,或許不見容於法律,卻是人性使然所必然產生的後遺症。這套遊戲規則制定的背後,不免有幾分刻意「入人於罪」的意味,好讓掌握司法解釋權力與安排輿論議程的執政者,便於對國會議員和地方民代們實施「恐懼管理」。

隨着高案演進,國會助理運作生態的潘朵拉盒子硬生生地被撬開,未來,不僅僅是在野立委要小心態度,就連執政黨籍議員恐也要更加謹言慎行,才能不落得被同黨高層「祭旗」下場。

高虹安的處境堪憐與否或許立場有異,但不分藍綠的政治人物與支持者最好都應哀矜勿喜。畢竟有了「李眉蓁論文案」的前例,當政治人物論文的潘朵拉盒子被撬開後,當下個別政黨支持者不知蝴蝶效應之嚴重,仍然喜孜孜地議論點評一番,卻在兩年後的現在,讓林智堅與鄭文燦兩人痛失參選桃園市長與總統寶座的資格。

比起李眉蓁補選市長失利,綠營在地方選舉大敗可謂損失慘重。此次高案如仍不記取教訓,反而一再搧風點火,欲讓單純的司法案件變成政治新聞連續劇,藉此謀求政治利益者,則難保上述案例的慘痛教訓不會在明年總統大選時重演。(作者爲自由撰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