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文/閱讀帶給生命力量

臺北國際書,涌入許多參觀的民衆。(圖/臺北書展基金會提供)

文/李偉文

每年一次的國際書展雖然如往常般,熱熱鬧鬧的進行,但是除了動漫館,以及少數如奇幻、輕小說類,絕大部分的書籍銷售是一年比一年差。

出版社書店也力圖轉型,希望找到新的營運模式。雖然時代變遷、產業起伏沒有什麼好感嘆的,但另一方面其實也在想,難道一本本實體書的閱讀真的逐漸脫離我們的生活了?

我想,主要是時間的排擠。網路即時訊息社羣媒體再加上數位行動裝置,已佔據了我們絕大部分的休閒時間,有多少人能奢侈地擁有大把完整時間好整以暇地拿起一本書來閱讀。

出版的書大抵是經過編輯,內容通常也比較有保存價值,前些年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逛書店時曾經說過,紙質書還是永遠有市場,它是一種文化的象徵。其實,書也是身分識別的重要標記呢!

以前我們讀大學時都喜歡拎着原文教科書走來走去,即便到了現在,當我們在候機室候診室等候時,我們也會慎重地選擇該拿什麼書來看,因爲看什麼書,或者我們手拿什麼書,會傳達出我們的品味,或者也是對自我期待或自己身分的想像吧?我們也習慣朋友書架來認識一個人,如果實體書消失了,人人只拿着外觀一模一樣的閱讀器,那人世間也會少了很多趣味

若依定義來看,以紙張墨水印的書是書,以電子符號呈現的電子書也是書,古代用竹簡、用羊皮紙,用布帛所制的書也是書,書這種工具有它的作用,當然永遠不會消失,就像義大利學者安伯託艾可所說的,書就是跟湯匙錘子輪子剪刀一樣,一旦發明了這些東西,就想不出更好的了,書已經通過考驗,在同樣的用途上,我們看不出要怎麼做才能做出比書更好的東西,或許書不再是紙做的,但書終究會是書,換句話說,只要人類社會仍然珍惜從有學問的人那裡學習一些知識與想法,書就會存在。

可是閱讀紙本書與電子書有何不同?紙本書會不見嗎?

以同樣的內容來說,電子書跟其他數位訊息一樣,方便、好儲存,無遠弗屆,好處很多,而且不用砍樹、很環保、又廉價,對知識的普及有幫助。

以承載工具來說,電子書有非常多的優勢,但是閱讀的經驗兩者有何不同?

▲臺北國際書展開放18歲以下青少年可免費入場(圖/臺北書展基金會提供)

►►►掌握最新觀點,給88論壇粉絲團按個贊!

全球最大的出版電子書或者是線上購物集團亞馬遜在幾年前推出電子閱讀器時就做過研究,他們發現,實體書最大優點是它會自動隱形,當你翻開書頁開始閱讀,書的實體就不知不覺消失在眼前,只剩下書上的文字和作者的思維活躍在我們的意識裡,但是在網路的閱讀常常會被幹擾,你會知道你正在閱讀或搜尋某個東西,換句話說,閱讀一本實體的書很容易一下子花幾個小時,完全沉浸在作者所建構世界中,書本不見了,一切形體包括自己也不見了,就只剩下抽象的心靈與想像的世界在流動,這是非常美好的經驗。

臺灣有一個令人百思不解的矛盾,雖然文化部曾經公佈數據說臺灣民衆平均每年每人購書量遠低於亞洲幾個鄰國,但是我卻始終覺得臺灣的讀書會數量之多,以人口平均數而言,以世界來排行,若非數一數二,也絕對名列前茅。不管在社區裡,企業裡,社團裡或三二好朋友登高一呼,形成臺灣各式各樣,或大或小,種類繁多,熱鬧異常的讀書會文化。

一個不太習慣買書的社會卻有這麼多的讀書會,是一件蠻好玩的事情,或許對大家來說書只是一種媒介,在它爲我們朝向世界開一扇窗時,讀書會也幫我們找到一起探索世界的同伴。有了書,有了一起做夢的夥伴,還有那些事是不可能的?!因此,這些五花八門的讀書會也呈現出閱讀的豐富與無限的可能性。

依我觀察,參加讀書會的人,大多是工作非常繁忙,可是又想找一個有意義的方式來進行社交專業人士。一羣人共同討論一本書,或一個人抱着一本書窩在被子裡看,都各有其樂趣與自在。

我在民國七十幾年的時候也成立了一個讀書會「民生健士會」,從閱讀到關懷社會關懷環境,大夥跨出獨善其身的個人舒適圈,進而籌組了「荒野保護協會」,號召民衆閱讀大自然,守護大地。這大概也迴應了古人所說的「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除了閱讀爲現實生活帶來的知識與具體的能力或技術之外,最棒的是它幫我們建構了一個別人拿不走的精神世界。即便我們很倒楣,在真實人生裡不斷遭遇挫折,一次又一次的失敗,甚至被人揹叛、出賣,舉步維艱,人生似乎難以爲繼,可是隻要我們喜歡閱讀,書中無限寬廣的世界,會讓我們覺得生命還是美好的,值得好好活下去的。

閱讀有無限可能,閱讀的心情是內心充實又圓滿,平靜卻又多彩多姿,與世界貼近卻又遼闊,正如生活中我們既能享受獨處又樂於與衆人分享。我相信這種心情是所有愛書人共通的,因爲書,我們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就不會再困於現實的物質世界了。

閱讀本身就是人生最棒的獎賞,享受到讀書的樂趣,是我有了孩子之後,最想送給她們的禮物,因爲,只要有書爲伴,就可以找到自己安身立命之處。

掌握即時訊息↘免費下載新聞雲APP iOS:https://goo.gl/qXZojaAndroid:https://goo.gl/MRNy3P

●作者李偉文,長期關注環境與教育的牙醫作家。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多元的聲音與觀點,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