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沃牆/期待一位能解經濟倒懸之苦的總統

▲能解開兩岸伽鎖臺灣經濟倒懸之苦,就是我們期待的下一任總統。(合成圖/ETtoday資料照)

李沃牆/現任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專任教授及兩岸金融中心副主任,亦爲富華創投及兆豐第一創投董事、品豐投顧榮譽顧問。

因「媽祖託夢」,讓郭臺銘毅然決定宣佈參選總統,也讓2020年臺灣總統大選未演先轟動。然而,對於郭臺銘參選,輿論喧騰報章,看法衆說紛紜。支持者咸認爲,臺灣經濟搖搖欲墜、百廢待舉,正寄望一位有能力的經濟領航者帶大家走出幽暗的隧道。而郭董在國際商場叱吒風雲數十年,帶領鴻海百萬雄軍征戰全球五大洲,應爲不二人選;但其企業家背景,與其在商場的霸氣是否能親民、接地氣,適應臺灣的政治生態等也引發不少狐疑。誠如美國前總統柯林頓於1992年競選標語:「笨蛋!問題在經濟(The economy, stupid)」。果如是,姑不論郭董是否在初選脫穎而出,韓國瑜是否參選或國民兩黨最後誰代表參選;每一位關心臺灣的選民,都應瞭解臺灣經濟最大的「苦」在那裡;才能做出明智的選擇,投下手上神聖的一票。

產業結構轉型曠日費時

所謂產業政策,是指政府選擇某些特定產業加以扶植,以促進經濟發展。廣義的定義,則指透過產業政策可增進資源配置效率及整體經濟成長的公共政策。然而,隨着世界經濟的推演,不同年代對產業政策的討論有不同的焦點。在1970 年代以前,臺灣最常被討論的產業政策是「進口替代」策略:1980年代臺灣的經濟發展以產業轉型爲重心,致力於低耗能、低污染以及高附加價值產業的發展。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ITRI)也在此時成立,協助產業開發新的應用技術。除此,更成立新竹科學園區,營造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如半導體,爲臺灣經濟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中央研究院院士朱敬一曾表示,一個半導體產業成功,讓臺灣足足吃了30年,更是臺灣最引以爲傲的產業。

但1990年代後,服務業發展如火如荼,政府對產業政策及方向愈趨模糊,招商無明確的目標,甚至把資源引導到已過度集中的產業;加上景氣前景不明、房地產價格飆升,企業即使有錢,也不願投資加薪,寧願拿去炒房或加碼海外投資,以致國內投資如江河日下。20多年來政府高倡發展高科技產業、產業結構轉型;但陳水扁時代的「兩兆雙星」政策,結果卻是DRAM、LED產業一片悽慘,這是錯誤的政策。進一步言之,臺灣過去在產業轉型的過程中,從人力密集轉型到固定資本密集產業時,轉型快速又很成功,但接下來轉型到技術密集時卻是緩慢落後,再到創新密集產業更是失敗居多,也成爲低薪的主因之一。

尤有進者,臺灣半導體產業面臨的挑戰接踵而至,如大陸自2015年以來即展開對美半導體的購併,大陸紫光集團進行事業整並,曾高薪來臺挖角半導體人才。

據悉,華亞科有近百名工程師跳槽至紫光集團旗下的長江存儲及合肥長鑫。除此,大陸還成立半導體基金「大基金」,扶植半導體業的生產和技術、強化自主研發晶片政策,大幅降低晶片廠商的稅率,全力追趕。不僅想擺脫美國的控制,也想擠進全球半導體強國之列。面對大陸半導體快速崛起及南韓強敵環伺下,臺灣半導體尚能有幾年光景?着實令人憂心。

區域經濟整合恐邊緣化

影響出口競爭力因素不一而足,但臺灣目前的自由貿易(FTA)覆蓋率僅9.69%,遠低於中日韓及新加坡等國。近幾年,臺灣極欲參加區域經濟整合,如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ECP)及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及,但卻困難重重;除了內部的自由化程度不足外,自由經濟示範區胎死腹中亦難辭其咎;外在則受到中國大陸因素影響。如今,RECP成員國已於今年3月完成第7次部長級會議,極有可能在11月的領導人峰會前完成談判。RCEP的16個成員國,佔我對外貿易57%,特別是與我競合最密切,也是東亞最大的中日韓三大經濟體輔於東京舉行第15輪談判,一旦完成FTA簽署;且臺灣仍不得其門而入,其衝擊之大不言可喻。

而包括日本在內11國參加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已於去年12 月30日生效;CPTPP人口近4.8億,大於歐盟地區;GDP約10兆美元,佔全球的13%、佔全球貿易總量14.9%、佔臺灣貿易比重的25%、佔對外投資比重近30%,不容小覷。CPTPP透過開放市場、打擊貿易保護主義,促進區域經濟整合,欲消除成員國之間超過98%的關稅,鞏固及加強各成員國的優勢產業地位。持平而論,臺灣未能加入RECP及CPTPP,不僅影響出口競爭力,在全球經濟整合進程中恐遭邊緣化。

潛在經濟成長每況愈下

高雄市長韓國瑜訪美接受採訪時批「臺灣鬼混了20年」,雖不盡然客觀,但也有幾分道理。揆諸2000年5月20日陳水扁總統上任至當前的蔡英文總統,前後三位總統共歷經19年,臺灣的經濟成長一直是不進則退。陳水扁上任後不久即遭遇2000年的全球網路泡沫,經濟開始出現明顯衰退;2001年臺灣經濟出現負成長(-1.26%),但隔年即逐漸復甦,2000年至2008年陳水扁總統任內平均經濟成長率爲4.40%;倒楣的是,2008年政黨輪替,馬英九上任後更遭逢全球金融海嘯肆虐,2009年經濟成長爲負1.57%;之後,全球景氣才漸漸復甦,2008年至2016年馬英九總統任內平均經濟成長率降爲2.68%;2016年再度政黨輪替後,蔡政府執政,2016至2018年的經濟成長率分別爲1.51%、3.08%及2.63%;而主計處預估今年爲2.27%,則此四年的平均成長率僅爲2.37%;君不見,臺灣經濟成長率在三位總統任內由4.4%降至2.68%,再持續下降至2.37%;甚至好幾個年度低於全球經濟成長。套句流行語,這不叫每況愈下,那什麼纔是每況愈下?

有道是,「事有輕重緩急,人有先來後到」;臺灣產業結構轉型曠日費時、參與區域經濟整合不易、經濟成長不僅趨緩,甚至陷入停滯與渾沌不安。因此,誰有足夠的施政能力與執行力、能解開兩岸伽鎖及臺灣經濟倒懸之苦,振衰起敝;「急民所需、解民所苦」,以「人民至上,民生第一」爲依歸,就是我們期待的下一任總統。

熱門文章》►關於低薪,你所不知道的事

►看更多【李沃牆】專欄

►按贊加入粉絲團,讓你成爲話題王!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臺,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