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鎮宇專欄-資金狂潮捲起資產千層雪

近一週以來,投資人再度見識到美國聯準會(Fed)量化寬鬆的威力黃金正式站上每盎司2,000美元的新高價位白銀也頻頻創下新高,臺灣房市再度飆漲。加上聯準會預計9月正式放棄實行30多年的通膨增溫前預防性升息的策略,反而將允許通膨率對稱式的,在一段時間內略高於原本設定的通膨2%目標,也就是以一段時間內的「通膨平均值」(average inflation)爲來取代單一點位的通膨數值政策執行目標。預期美國量化寬鬆政策將再度引爆相關實體資產漲勢

新冠疫情影響,各國實施封城鎖國措施嚴重衝擊經濟表現,國際知名預測機構IHSR1月原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成長率2.5%,7月15日最新預測降至-5.5%,下修8個百分點,美國更由原2.1%下修8.2個百分點至-6.1%,歐元區及日本分別由0.9%、0.6%下修至-8.6%及-5.2%,中國亦由5.8%下修至0.5%。

各主要央行爲避免重蹈金融海嘯時期流動性枯竭,接連實施貨幣寬鬆措施,聯準會今年3月以來政策利率由2.25~2.5%急降至零利率、無限量購買公債(QE)甚至公司債歐洲央行(ECB)針對債券宣佈推出7500億歐元的「流行病緊急收購計劃(PEPP)」、日本銀行也增加買入ETF等,爲市場注入鉅額流動性,加以近來疫情仍持續惡化,預料市場流動性氾濫「將持續一段時間」。

隨全球資金大潮來襲,由於錢太多、利率太低,且疫情不確定下絕大多數產業實體投資大部分受限,資金被迫流向債市,以致股市表現基本上已經與經濟基本面脫鉤,原以基本面爲主、資金面爲輔的市場格局被打破,3月以來已無視新冠疫情惡化,無視美中貿易戰港區國安法,更無視全球經濟大衰退等不利因素,投資者的「風險偏好(risk on)」大增,推升全球股市像脫繮的野馬般自行奔馳。

美國道瓊指數自3月23日低點18,213.65點至8月4日最高27,580.21點、已上漲51.4%(S&P500指數同期50.7%),那斯達克指數更由6,631.42點大漲65%至10,941.91點;面臨脫歐的英國金融時報指數3月16日由低點4,899點至最高6,511點、漲32.9%,疫情亦惡化的日本日經指數由3月19日低點16,358點至6月9日最高23,185點、漲41.7%,而面臨港區國安法與香港自治法衝擊的香港恆生指數同期由21,139點、漲26.7%至26,783點。在已開發國家股市大漲後,資金亦流向漲幅較小的新興市場國家,MSCI新興市場指數3月以來也上漲16%,連政府債務出現違約問題的阿根廷,S&P Merval股價指數由3月18日低點22,087點漲至8月3日最高52,504點更漲逾一倍。

在全球資金不斷地尋找可投資標的下,資金可望從獲利已豐的股市部分轉進漲幅有限的實體金融商品。加上美國大力量化寬鬆,美元指數中佔比較大的歐元區反而寬鬆力道有限,進而逆轉強勢美元的趨勢,美元走弱也帶動以美元計價的實體資產價格緩步墊高。其中以避險性的黃金、白銀走勢最爲驚人。黃金今年自3月19日低點每盎司1,482美元,大漲至8月已破2,000美元,白銀3月19日同日低點12.174美元至8月亦大漲逾倍至26.5美元。

今年因爲極端氣候逆襲,全球災變不斷,建議也可以關注相關農產品的價格走勢。另本波頁岩油開礦傷的破產潮也將帶來原油供給短期內難以恢復的傷害,因此雖然原油的需求仍然疲弱,但供給下滑速度更快,油價恐怕也尚有機會推升。過去臺灣相關資產價格走勢,一直有股市題材股先行,之後轉進資產股,最終拉動實體房價的趨勢,本波也可關注是否再度複製此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