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黑白集/還好有馬英九

馬習二會10日登場,備受關注。圖爲2015年11月7日,時任總統馬英九(左)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右)在新加坡會面的「世紀之握」。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前總統馬英九登陸,馬習二會深受關注。綠媒報導,國安高層稱馬習會延後舉行,是因習近平要和美日菲峰會「拚場」。蔡政府如此肯定馬習會之重要性,倒提醒了民衆一件事:臺海緊張升高,大國對話卻獨漏臺灣;若非馬英九,臺灣連上臺發聲的機會都沒有。

美國強化第一島鏈國家抗中,拜登分別與日、菲領袖舉行峰會,分派軍事任務。峰會前,拜登要和習近平先打聲招呼;爲確保拜習電話會談順利,在臺協會主席羅森柏格特銜命趕來臺北,搶在倒數前夕將我金門實彈射擊喊停。

三國峰會是針對區域安全,臺灣有事,但臺灣不能參與。更難堪的是,爲了拜習對話,軍方規畫朝福建開砲演習的主權宣示行動,只能暫時喊卡。無論是第一島鏈抗中,或美中共管臺海,蔡政府都沒有置喙餘地。相比之下,馬英九比蔡英文有用多了,至少能在國際注目下,向習近平傳達臺灣追求兩岸和平的多數民意。

蔡政府畢業前引發臺海對峙,致使前線的司法管轄與軍事作爲都受美中箝制,無法自主。此時,綠營叫嚷前任總統去中南海維護國格,是打誰的臉?

蔡英文自詡臺美關係史上最佳,但在大國博弈詭局裡,臺灣卻身不由己。其團隊無視內外危機逼仄,卻還替拜登操心馬習二會搶鋒頭。這種國安會若留任,馬英九日後應會很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