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社論/畢業證書去國號還拉管背鍋,臺大媚俗化

臺大畢業證書改版,原本的中華民國紀年被刪除,引發議論。校長陳文章表示,既然師生有異音,會於下學期校務會議上再行討論。圖爲臺大新版畢業證書樣張。圖/臺大提供

臺灣大學新版畢業證書刪除中華民國紀年,引發輿論熱議。校長陳文章稱,畢業證書改版自管中閔校長任內即開始討論;管中閔則出示圖文佐證,任內只討論增列「校學士」跨領域資格,自嘲「莫名其妙中槍」。此事顯示臺大的媚俗與綠化,而現任校長找前任校長「背鍋救火」,更是自毀脊樑的行徑。

檢視陳文章與管中閔的隔空交鋒,即可發現其中蹊蹺。畢業證書的內容與格式,當然不必一成不變,只要合於規範,並經校內議事程序充分討論即可。問題在,這次臺大決議畢業證書刪掉中華民國紀年,並非理據俱全。

從法律面看,政府明定有「文書格式參考規範」,並提供「教育部畢業證書範例」,明示中文畢業證書使用中華民國紀年。至於爲何要規範畢業證書格式,原因是,學位證書若無統一之規定內容與格式,一方面恐影響學生的權益;另一方面,則是爲了便於認證,避免學歷證件造假魚目混珠。臺大畢業證書刪除中華民國紀年,果真符合法令規定?

至於臺大內部是否充分討論,依臺大說法,畢業證書改版始自管中閔前校長任內,起因是學生希望將中英文畢業證書整合爲一張;但此說已遭管中閔否認。陳文章接任校長後,經「行政會議」兩次討論後,於八月底選定如今的版本。至於採用西元紀年,則是爲「與國際接軌」。

如此,即涉及臺大行政會議議事及程序問題。根據《臺大行政會議作業規範》,提案須經校長核可,才能列入議程。換言之,就算管中閔任內曾有人主張改畢業證書內容,但顯然「管校長」只通過在畢業證書上增列「校學士」提案。至於「中英合璧」、乃至更敏感且可能牴觸法規的刪除中華民國紀年等內容,完全是由唯一具議程核可權力兼行政會議主席的「陳校長」主導。陳文章刻意牽扯管中閔,豈非在推諉責任?

至於國際接軌云云,理由顯得牽強。依現行規定及國際慣例,臺灣各大學畢業證書若欲通行他國,須經公證單位認證,此外,多數還得經我國外交部領事局驗證,有些國家甚至還規定須經該國駐臺機構驗證。亦即,畢業證書去國號與使用西元紀年並無直接關係,只是討好政治和流俗罷了,甚至無關改革。

換言之,陳文章若認爲此事不涉政治考量,臺大行得正、坐得直,大可直言是校長認爲有修改必要,且獲廣大師生校友共識。誰知,臺大一遇爭議,便擡出前任「管維拉」當背鍋俠,彷彿刪除中華民國紀年之主張始自管中閔。這種「竹篙湊菜刀」的套接把戲,不僅毫無擔當,根本是政客作風。

臺大歷經「拔管案」紛擾,又爆出林智堅、鄭文燦等政界人士論文抄襲,而涉及放水的陳明通則能在臺大「安全下莊」,甚至出席陳文章主持的「榮退」。這一連串重創臺大校譽的沉淪,都是臺大內部若干人配合綠營運作,以大學自治爲幌子,把政客的不問是非、移花接木、間接影射等不入流手段帶入校園的結果。

一週前,適逢臺大人景仰的前校長傅斯年去世七十三週年,許多校友前往臺大傅園向他獻花致敬。未料,才隔數日,現任臺大校長竟帶頭上演這出媚俗又甩鍋的爛戲。這不禁讓人聯想起不久前高中國綱刪顧炎武「廉恥」一文的爭議,正是「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的現世版。

管中閔留給臺大的「大學的脊樑」諫言,餘音猶存。遺憾的是,臺大不敵綠色意識形態的滲透,學術能力倒退,又軟骨至斯。這恐怕纔是臺灣高教界最大的隱憂與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