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山 粗獷秀美融於一身

旅遊地圖

文接B6版)

古代採石場 呈現歷史開採遺蹟

風景區內最值得一遊的是古代採石場遺蹟。蓮花山由四十八座紅色低山砂岩組成,這種紅砂岩密度高、砂質細,是做牆基的好材料,古人用它作爲磨刀石,所以蓮花山又稱「石礪崗」。建於二千一百多年前的廣州南越王墓,所用的十二種石料中,就有八種開採自蓮花山。

蓮花山位於獅子洋濱,當年地勢比較低,珠江水一直漫延到採石場邊,採石工人直接在船上開採,或是懸空開採,修整完成的石料直接用船沿着珠江運送到廣州象岡山。今天蓮花山地勢升高,地下已成爲一片陸地,但是山崖上斧鑿痕跡歷歷在目,半山腰間的石穴裡看得到開採完成沒有搬走的成型大石磚。

位於珠江口獅子洋的蓮花山,是清朝時期的海防軍事重鎮,有「廣東長城」之稱。蓮花山東北角的「蓮花城」建於清康熙三年;城牆內外都是石塊和磚塊砌成,居高臨下遠控虎門、近制獅子洋。

鴉片戰爭時,林則徐曾率兵在蓮花城內駐防,設立了防止英軍入侵的第二道防線。現在的蓮花山興建了一座仿清兵營,遊客在這裡可以瞭解清代兵營的設置,追憶鴉片戰爭時期的歷歷往事。

沙灣古鎮 堪稱嶺南博物館

沙灣鎮可以說是番禺的精華地帶,與番禺中心市區只隔着一條河的沙灣古鎮最初興起於宋朝,因爲它位於海灣裡半月型的沙洲附近,所以取名爲沙灣。

南宋紹定六年,安徽何氏的祖先遷移來此定居,在沙灣購買大量山地和海田富甲一方,所以番禺俗諺說:「沙灣何,有仔唔憂無老婆」。宋末元初,逃難的民衆大量涌入嶺南,其中也有不少來到沙灣;這些新移民之中,不乏書香門第,所以明清時期沙灣各姓舉人、進士輩出,其中也有不少姓氏發展成爲大族。

沙灣的美,在於它保存了大量的嶺南老建築,雖然歷經八百多年,沙灣古鎮仍然維持了典型粵中商業市鎮形貌:以一條街或一條巷爲中軸線,巷子街道兩側,民宅在巷子兩側,形成梳子式格局。如果沒有地形限制的話,大街小巷都是垂直平行,只要稍有方向感,應該都不會迷路。但是隻要地形中有水有坡,街巷就曲折如同迷宮。

何氏大宗祠 保留元、明建築風格

目前沙灣還有大約7萬平方公尺的古建築羣,主要分佈在西北角的安寧西街、車陂街、昇平人瑞巷,以及鼇山古廟羣一帶。古老的街巷都是青麻石鋪成,巷有門、街有閘,裡坊之間更有門樓閘口,門樓上皆刻有名人題字,加上建築本身所裝飾磚雕灰塑木雕琳瑯滿目,堪稱嶺南民間建築博物館。

沿着番禺鎮中心的中華大道直直走,走到底就是沙灣文化中心;然後右轉向北走,穿過一條小街就可以看到街心廣場中央的清水井,這就是沙灣古鎮的入口。據說安寧街就是宋朝時的海岸線,何姓一族來到沙灣之後沿着海岸線修建街道、住宅,才形成今天的安寧街。

沙灣相當適合漫步閒遊,特別是在清晨或黃昏的光影中,幽靜的古街更顯得寂靜而悠長。特別值得一看的是「何氏大宗祠」,也就是留耕堂,它的建築材料除了古建築常見的青磚、石材、木料之外,還用了一種特別的材料「牡蠣殼」。此外,這座建築以柱子多聞名,一共用了一百一十二根木柱、石柱,磚雕、石雕,木雕也非常精彩;這座祠堂經過歷代增建,完整保留了元、明、清各個時代不同的裝飾風格。這座建築目前是廣東省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交通資訊

臺灣至番禺

最簡便的辦法是先飛往廣州,從廣州白雲機場搭機場快線巴士前往民航售票處,民航售票處往南大約500公尺就是廣州地鐵三號線的和林西站,搭乘地鐵三號線就可以一路直達番禺區中心位置的番禺廣場站。

番禺各景區

1 餘蔭山房

從番禺廣場北邊的黨校路口站搭乘「番禺10路」公共汽車南村總站,然後步行前往。

2 寶墨園、沙灣古鎮

從番禺廣場西邊的工業路上搭乘「番禺12路」公共汽車直達寶墨園;前往沙灣古鎮也是搭「番禺12路」,在西村路口站下車。

3 蓮花山

風景區沒有公共汽車到達,只能包計程車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