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假別睡太兇!隨太陽起落調整作息 消除4種睡眠障礙

現代人作息時間常常日夜顛倒。(圖/達志示意圖

文/宇都宮光明

根據一項統計調查顯示,約有兩成的成年人有睡眠障礙的煩惱,更有高達三成的老年人深受失眠所苦。有人抱怨躺在牀上輾轉反側,往往要花上好幾個小時才能入睡,臨牀上稱這種睡眠障礙爲「入睡困難型」。

此外也有人抱怨老是睡不好,經常中途醒來,想再睡卻又睡不着,這屬於「睡眠中斷型」。另外有人抱怨天未亮就醒來,這是很多老年人常見的「過早覺醒型」。還有一種「熟睡困難型」,患者睡醒後老是覺得沒睡飽,睡眠品質很不好。一般睡眠障礙大致可分爲這四種類型,不過,也有人同時出現一個以上的類型,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如果到醫院求診,醫師多半會開給病人安眠藥來幫助他入眠,如此一來,又有「不吃就睡不着」的擔憂。事實上,長期使用安眠藥,的確容易讓人產生藥物依賴性,無論如何,依靠藥物終究不是辦法

人們之所以會出現失眠或是睡眠障礙,追根究柢還是因爲「人工照明太發達,人類不再曬太陽」這件事。大家都知道,地球上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生物體內都有一個「生理時鐘」,一旦生理時鐘與現實時間脫節,就會誘發睡眠障礙。所以,請儘量養成在晨光甦醒習慣,讓生理時鐘自動回覆正常,纔是解決失眠問題的上上之策。

▲隨着太陽西下而調整休息時間,可以讓晚上更好睡。(圖/記者季相儒攝)

當早晨的陽光映入我們的眼簾光線經由生理時鐘中樞、也就是下視丘視神經交叉上核(編按:負責調節人體的晝夜規律)到達脊髓,再經由上頸部神經節傳回松果體,因而降低褪黑激素分泌量

隨着褪黑激素分泌量的減少,我們的生理時鐘會自休眠中甦醒,此時,包括體溫血壓脈搏尿液量、各種激素與酵素運作,以及食慾自律神經系統和精神狀態等所有生命現象節奏,都調整到最適合白天活動的狀態。而當太陽下山後,光線轉暗,光刺激大幅減少,褪黑激素的分泌量便開始增加,此時我們身體的日夜節奏就逐漸進入休息、睡眠的週期。

需要日夜輪班的人、以及生理時鐘中樞機能降低的老年人,當然都不容易過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不過,如果能夠儘量與太陽同步,回到人類原本的自然作息時間,必能大幅改善睡眠問題。

本文摘自《不曬太陽,當然會生病》/ 宇都宮光明(東京醫學博士)/新自然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