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開戰美軍幫臺灣? 他曝「美國不會管」原因:在國會親耳聽到

▲美軍「勇敢之盾」大型軍事演習,雷根航空母艦與上百架戰機參與。(圖/翻攝美國太平洋艦隊臉書

文/中評社

在十月一日這個中國國慶和傳統中秋佳節華盛頓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主辦了一場關於當前中美關係兩岸關係現狀前景的專場智庫專家講座,邀請華府地區僑胞熟悉的紐約大學熊玠教授做專題雲端視頻演講,爲關心中美關係和兩岸統一前景的華府僑胞釋疑解惑。

熊玠教授畢業於臺灣大學外文系,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系博士,現任美國紐約大學政治系終身教授,兼任該校政治研究所主任,美國當代美亞研究中心主任。爲美國政治學會、國際問題研究協會、亞洲問題研究協會、國際法協會、中國問題研究協會等衆多學術機構的會員。視頻講座由華盛頓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郭能華主持。

熊玠教授開門見山講述了目前美中關係的持續惡化。熊教授認爲美國主動與中國交惡的緣由應來自兩個方面,第一是試圖阻止中國的發展和強大。認爲中國已是二十一世紀“地緣經濟”時代的大國,足以跟美國在世界舞臺上一比高下;中國的科技發展,也足以挑戰美國一貫領先全球的地位。譬如中國5G的領先,已使特朗普擔心中國的AI(人工智慧)已超過美國。所以一定要盡全力圍攻華爲公司及有關高科技產業,並設法在世界貿易廣場斷絕它的去路。

第二個應該是:由於“天災人禍”的到臨,使得特朗普爲求在國內維持他領導地位於不墜,爭取連任,非得向外找個“替罪羔羊”以掩蓋自己的無能與疏忽。他找到了中國。民調顯示,大多數美國人認爲:美國疫情的失控完全基於特朗普早期的疏忽;所以他脫離不了責任。可是,慣於信口開河的特朗普,卻掉轉頭來一口咬定中國須擔負“散佈”病毒“罪行”的責任,甚至揚言要中國付出鉅額賠償。

▼美軍「勇敢之盾」大型軍事演習,雷根號航空母艦與上百架戰機參與。(圖/翻攝美國太平洋艦隊臉書)

另外美國動作頻頻,威脅更嚴格管制對外國學生的簽證,至少將3,000箇中國學生因簽證問題而被拒於美國大門之外。在貿易戰中的發展,以上沒有提及的還有特朗普要控制中國在國內外極受歡迎的“抖音”(Tick Tock)與“微信”(We Chat)在美國的運作。所以,對這一切的困擾與衝突,叫它是對華“新冷戰”,也是言符其實的。

熊教授表示在經濟層面儘管美國對華的新冷戰牽涉很多領域,我們唯一能有把握預測未來“輸贏誰屬”的領域,恐怕還是“貿易戰”方面。已有統計顯示,雖然美中貿易戰雙方均增加了對方產品的關稅,但美國經濟受損與復甦困難的程度,大大超過中國。根據去年九月由美國知名的穆迪(Moody)投資評級公司的報告,美國因貿易戰喪失了三十萬個“就業機會”。爲了貿易戰的繼續,美國將在2020年底前付出3,160億美元的代價。另外,也有專家估計今年(2020)中國經濟將有4% 的正成長率;而美國則將是負成長,約-8%(正如很多其他國家均是負成長一樣)。中國今年第二季度GDP已有3.2%的增長,全年正增長必將是全球的最亮點。熊教授認爲美中兩國依存度如此之大,美國只有選擇合作才能受益和具有發展前景。

在美國加大力度打臺灣牌的問題上,熊教授認爲美國國會通過經特朗普簽署的“美國臺灣旅行法案”, 使特朗普才能讓美國的衛生部長阿扎以官方的身份訪問臺灣。隨後又有了次國務卿克拉奇的訪臺。這打破了自1979以來美國與臺灣間沒有部長級以上官員互訪的規矩,達到特朗普政府聯臺抗中”的目的。特朗普打臺灣牌是組合式的,比如他就任三年多以來,已對臺灣軍售八次之多,總額達680億美元之多。相信很快還會有第九次。

談及臺灣現狀,熊教授認爲臺灣在民進黨控制之下也在打美國牌,甚至狐假虎威,是否對臺海兩岸關係與統一之前景造成全程的阻擾,值得我們正視。

▼美國紐約大學政治系終身教授熊玠。(圖/中評社)

熊教授認爲兩岸問題中經濟是關鍵因素,大陸今年的生產總值(GDP)是臺灣的24倍,但人均GDP由於人口衆多隻爲臺灣地區的2/5。但是據美國兩個智庫的資訊表明,大陸將在2030年趕上美國的GDP,其“人均收入”亦必將超過臺灣。統一問題就會水到渠成。民進黨當局對處在一個完全缺乏天然資源的臺灣,繼續與大陸較勁作對,甚至拒之於千里之外,勢必是越來越不理智的選擇。

熊教授在演講總結中說,衆所周知,自尼克松總統以來,美國與中國交往,都希望達到一個目的,那就是希望用美國的民主制度和意識形態影響和改變中國。可是,這次在疫情與美國新冷戰夾攻之下,我們能看到的正好是相反的趨勢。譬如有報告透露,每次華盛頓(尤其是國務卿龐培奧)不擇言辭地攻擊中國,反而促使中國人民更積極靠政府一邊站。我們從美國培優(Pew)“民意測驗中心”的調查看到:在中國有95%的人民支持他們的政府;而在美國,政府的支持度則只有17%。另外,哈佛大學甘乃迪學院的“亞希中心”在今年七月九日發表了他們對“中國人民對政府滿意度”13年研究所得的成果。一言以蔽之,結論是中國人民對政府的滿意程度,13年來有增無減。從以上這些枝枝節節看來,至少有一點引申可以做,即美國越是對中國惡言惡語,甚至對中國發動新冷戰,最終效果只有使得更多的中國人民更加自願地擁抱自己的政府。這些事實的存在,無法否認。

熊教授認爲就兩岸統一前景來看是樂觀的。其一由於經濟安全的比重遠超過軍事安全,隨着大陸的持續發展,臺灣與大陸經濟發展對比必定會明顯改變;其二,如果中國大陸於2050年後真如美國智庫的預測,將會替代美國作爲世界首強霸主,就是美國也無法不接受這樣事實的轉移。在這兩種變數均發生的情況下,是否還有臺獨問題的存在,顯然已極爲懸乎。相信我們可以篤定地說:中國統一,不是會與不會的問題,而是何時發生的問題。

在開放與聽衆互動中,熊教授對提出的問題一一作答。

▼華盛頓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主辦當前中美關係和兩岸關係現狀與前景智庫專家講座。(圖/中評社)

關於聽衆提出美國的試圖組建“印太戰略”同盟的問題時,熊教授解答說,印度一直奉行“不選邊站”政策,實際上親俄更多一點。美國想讓印度成爲馬前卒與中國全面對抗不實際。就日本來講,日政界並不想得罪中國這個鄰居大國,不可能犧牲自己的利益。而臺灣執政者希望倚美脫中搞“臺獨”,它的“南向”政策是失敗的,因爲東南亞各國都不會願意失去和中國合作的利益。臺灣在“印太戰略”中的作用應該是無足輕重,或者是零。總之,美國試圖拉幫結派與中國搞全面戰略對抗不客觀,也實現不了。

關於聽衆問及美國大選後美中關係的走向預判,熊教授認爲大選後美國民主及共和兩黨都把中國作爲主要競爭對手的方向不會改變,拜登當選可能處理問題會溫和和理性一點,但特朗普連任也不一定會繼續當前的過激做法。當前的一些比較極端做法比如對中國加稅問題已經使三千多美國企業受損,他們將特朗普告上了法庭,反彈很大。美國利益的受損必定會對其連任後的調整產生作用。

關於問及國會國會不斷推動一些法案,熊教授指出美國的立法常常受到外來政治勢力遊說的影響。對中國的西藏和新疆問題立法美國只能在輿論上說說,做不了事。就臺灣問題不斷“立法”只是美國爲自己利益考量,想打臺灣牌,臺灣沒有任何主動權。熊教授舉例當初“臺灣關係法”制定時聽起來是“保護臺灣”,然而當時在美國國會工作的他親自聆聽到,如果兩岸衝突是由於搞“臺獨”所引起戰爭,美國不會管,這是嚴肅的表態,是有立法記錄的。如今看來這還是對“臺獨”蠢蠢欲動的有力警告。美國的國策不希望中國的統一,也不支持臺灣獨立,這最符合美國利益。但是要搞“臺獨”又想依靠美國的軍事支持就是癡人說夢。最近美國智庫人士表示如果2030年因爲臺灣問題中美打一仗的話,美國會輸。熊教授表示不用擔心中美兩國有直接正面戰爭的風險,因爲這是兩個世界核大國之間的關係,美國連擁核的小國(如朝鮮)都沒有膽量動手。

關於聽衆問及中美有沒有可能建立“G2”大國關係共管世界事務時,熊教授表示完全沒有這個可能性。中國不會謀求由一兩個超級大國來決定世界事務,中國主張“多邊”,“命運共同體”,最近拒絕加入美俄間的核控談判就是一個眀示。熊教授相信中國即使將來實力超過了美國也不會尋求凌霸於他國之上。

“全球反獨促統聯盟”前主席蔡文珠女士和“全美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聯合會”2020屆執行會長吳有義先生等應邀出席了視頻活動。視頻座談形式的學術活動確實能在疫情嚴重的情況下提供僑胞朋友們精神大餐,華盛頓和統會將根據需要不定期舉辦系列的論壇和專家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