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協議檢討會 要策勵將來

海基會日前宣佈,大陸海協會會長陳德銘定於11月30日率團訪臺一週。與我方舉行兩岸協議成效與策進會議,是陳德銘此次率團訪臺的「重頭戲」,本屆的馬政府執政7年多來,和大陸方面簽署的多達23項之協議,正好趁着此次兩岸協議成效與策進會議,作全面的檢視。

下一屆政府,無論是哪一黨執政,一定都很想了解,兩岸協議的洽籤如何成局、洽簽過程中如何突破障礙,以及,當前仍然留下哪些待解問題、未來亟需展開洽籤的協議有哪幾項等。關於這些問題,相信本次的兩岸協議成效與策進會議,可以提供非常有用的資訊,以作「經驗傳承」。

因此,希望本次會議能夠全面檢視既有的23項協議,予以深入總結,並作出系統化的分析,及提出具有建設性的意見。無論如何,這次會議應該避免流於例行公事,或只是報喜不報憂。

嚴格說來,兩岸雙方已簽署的23項協議,總體上的成效確實很凸顯,因其一來成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紐帶,二來提升了兩岸雙方的共同利益,並且,使臺灣得以搭上大陸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順風車」。如果沒有這23項協議,今天台灣和大陸的關係必是「若即若離」,臺灣的內外政經事務也會陷入高度「不確定」的窘境。

但無可諱言地,兩岸已簽署的協議,仍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值得下一屆政府引爲寶貴經驗。就以最重要的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來說,該協議的後續協議,理當先簽署《貨品貿易協議》,俾以較單純的相互減免商品進口關稅,來快速實現兩岸經貿紅利,無奈,雙方卻先行簽署《服務貿易協議》,影響到臺灣市面上諸多服務業,也觸動了臺灣社會的抵制心理,終而使ECFA演變成臺灣內部政治鬥爭的焦點;這是下一屆政府應該記取的教訓。

還有,兩岸雖然早在2010年年中就簽署了ECFA主要文本,且5年多來雙方相關產業合作事項不斷推出,但近來大陸「紅色供應鏈」的崛起,仍然對臺灣產業界造成明顯的「排擠效應」。這個事實反映出,ECFA的架構或是實行方法,可能有問題,而有必要接受檢討。

除此之外,《兩岸投資保障協議》是否充分保障了大陸臺商的合法權益,以及,《兩岸旅遊合作協議》是否助益了陸方業者的「一條龍」業務佈局,而使臺方業者處於相對不利地位等,也應該是本次兩岸協議成效與策進會議「勇於討論」的課題。總而言之,期盼這次會議能夠充分「檢討過去,策勵將來」,以作爲下一階段兩岸協議洽籤的有力參考準據。

(作者爲資深兩岸新聞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