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一家人》從「臺灣傻事」透視兩岸關係

臺灣傻事」微博。(網路截圖)

名爲「臺灣傻事」的微博於大陸受到廣泛關注,「臺灣傻事」擁有超過120萬名粉絲,以轉帖臺灣新聞爲主要內容,號稱「一個看島上笑話的微博」,博文內容及網友評論近來更常被臺灣一些政論節目引用,甚至有綠營名嘴說「臺灣傻事」影響了臺灣政治

「臺灣傻事」自2018年6月開始發佈博文,伴隨着蔡政府的兩岸政策日漸走紅,讓我們透視箇中關鍵。

大陸關心臺灣

其一,大陸民衆爲何特別關心臺灣?

很多臺灣民衆會疑惑於大陸民衆對臺灣的關心程度,畢竟着眼於大陸遼闊的國土面積和龐大的人口數量,大陸民衆似乎有更多可以關心的事情和地域

筆者認爲,大陸民衆特別關心臺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文化教育將「寶島形象根植於大陸民衆心中

筆者已過而立之年,仍依稀記得兒時地理課本(筆者所就讀學校使用大陸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中對臺灣的介紹,稱臺灣是「寶島」、「森林寶庫」、「海上糧倉」、「東方甜島」,這些描述,很難不勾起對臺灣的嚮往。

如今的課本中,仍然保留了許多與臺灣有關的課文,例如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歡迎臺灣朋友》,「伸出雙手緊緊握,熱情的話兒說不完」;小學品德與生活課本中提到「每年的中秋節,廈門的小朋友都要用風箏氣球給臺灣的小朋友送去問候」;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日月潭》,生動形象的描寫了日月潭的美麗景象……

其次,政治宣傳導向導致大陸民衆政治敏感度高、民族主義感強。

大陸向來注重培養國民的民族主義情節,例如,一旦大陸與日本關係緊張,大陸中央電視臺就會反覆播放《地道戰》、《地雷戰》等早期抗日影片乃至後期的「抗日神劇」,試圖激發國民的民族主義情緒(在這類影片中,「日本鬼子」通常或凶神惡煞、專橫狡詐,或舉止滑稽、荒誕可笑),而一旦大陸與日本的關係趨於緩和,你便很難在電視上看到這類影片。當然,戰爭的創傷是無法磨滅的,但或可更加理性對待。

至於臺灣議題的宣傳導向,更可從種種細節窺斑見豹,早至1950年,臺灣民衆在大陸政治宣傳畫中的形象是充滿苦難、亟待解放的,這種形象無疑會喚起大陸民衆對臺灣民衆的關切;2002年,大陸出臺《關於正確使用涉臺宣傳用語意見》,並於2016年增修,該意見鉅細靡遺地對各種涉臺宣傳用語進行了規範,例如,要求將「總統府」稱爲「臺灣當局領導人辦公場所」,將「臺語歌星」稱爲「臺灣閩南語歌星」等。

臺灣傻事走紅

其二,「臺灣傻事」爲何走紅?

「臺灣傻事」以轉帖臺灣新聞爲主要內容,轉帖最多、也最受關注的是綠營政論節目中針對大陸的各種令人啼笑皆非的抹黑言論,究其內容,無非就是大陸很窮、中國人過得很慘之類。

根據我與一些臺灣朋友的交談,大多數臺灣民衆對這些政論節目無感,亦鮮少觀看,也幾乎不會相信所謂「名嘴」言論的真實性,甚至有朋友指出,這些政論節目雖然不在大陸和香港播出,但恐怕大陸人和香港人比臺灣人更愛看。

筆者認爲,雖然大陸民衆普遍關心臺灣(在某種程度上,現今大陸民衆關心的,或許不是臺灣本身,而是臺海局勢),但絕大多數民衆未曾到訪臺灣,更不會關心臺灣媒體的言論,而真正日常性關注臺灣的少數大陸民衆,正是「臺灣傻事」的受衆

相互刺激攻擊

伴隨着蔡政府兩岸政策逐漸趨於極端「去中」、「反中」、「仇中」,綠營政論節目中針對大陸的論述也越來越具有煽動性,針對大陸的抹黑言論和針對島內藍營人士的抹黑、抹紅言論層出不窮,爲「臺灣傻事」提供了可供轉貼的豐富「資源」,這些「資源」也極大地刺激了日常性關注臺灣的大陸民衆的神經。

在此背景之上,「臺灣傻事」粉絲的評論也日漸趨於極端化,不僅言必稱「武統」,日常性諷刺大陸國臺辦爲「惠臺辦」、「跪臺辦」,發表「留島不留人」之類的極端言論,甚至開始出現大量針對臺灣民衆的攻擊性語言,例如稱呼臺灣民衆爲「萊克多巴蛙」。

可以說,「臺灣傻事」的走紅,折射出的,是日益緊張的兩岸關係,和日漸對立的兩岸民衆,甚至在YouTube與兩岸毫無關係的影片下,都常常可以看到兩岸民衆互相諷刺,甚至互相辱罵。

毋需諱言,筆者對政治毫不關心,對所謂「統獨」更不持立場,但兩岸民衆同種同源不可否認,平心而論,這種狀況真的是我們想看到的嗎?這難道就是中華的未來嗎?

傳播能量無益

如果說綠營的抹黑言論導致大陸通過數年的文化教育根植於大陸民衆心中的「寶島」的美好形象和對臺灣民衆的善意殆盡,「臺灣傻事」及其粉絲的言論也同樣將兩岸民衆推上愈加對立的「戰場」或「舞臺」,這些負能量的傳播毫無裨益,只會繼續帶來割裂、誤解、傷痛,甚至將彼此拖入戰爭的深淵

我們是否要做出一些改變呢?

(許一竹/廣東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