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在我家】傳承母親梨園夢 周緗昀拚傳統戲曲臺灣新出路

記者馬叔安新北市報導

就讀臺灣戲曲學院周緗昀,受到了來自四川川劇藝術母親影響,從小立志投身戲曲文化,如今的她專攻中國笛、簫和嗩吶樂器,跟着母親接觸大陸後,發現自己所學技藝在大陸很受重視,從此對其產生使命感,她希望在臺灣爲傳統音樂找到當代的詮釋,並結合母親精通的川劇,爲傳統戲曲在臺灣創造新的可能。

陸配二代周緗昀熱愛傳統戲曲和音樂。(圖/記者馬叔安攝)

周緗昀掐指𢬍笛,一首傳統崑曲中的《驚夢》曲牌悠然而起,這是她不久前剛幫學校同學演出而練成的曲子,而也就在幾天後,自己還要在同學的京劇演出中擔任主吹,即使課程和演出馬不停蹄,但這是她從小立志走的路,而引領周緗昀走上這條路的,正是從大陸四川嫁到臺灣的母親陶秀華

▲周緗昀與母親陶秀華討論如何把漢服加入川劇變臉的元素。(圖/記者馬叔安攝)

周緗昀從小跟着母親四處巡演,除了因此比同儕更早認識社會之外,也有更多的機會認識大陸風光,這也是她認爲自己和同儕之間最大的差別。

「我在去年8月的時候媽媽一起回四川」周緗昀說,記得當時在錦裡古街看到了一座古老戲臺,「臺灣當地其實並沒有那麼傳統的戲臺」,這使得從小在戲曲藝術中成長的她看到時激動萬分,「在錦裡古街走着,時不時也遇見許多我們口中街頭藝人,而他們的憑證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周緗昀在學校參與排練。(圖/記者馬叔安攝)「從那時開始我就感受到,原來我從小學到大的戲曲文化是那麼的珍貴」周緗昀說,從小在臺灣感覺,戲曲和國樂很多時候只是一項單純的技藝,或是謀生的工具,而大陸則給予了這些藝術家們更多的榮譽,因此也希望藉由自己的努力,讓國樂與戲曲在臺灣能被更多人,尤其是年輕人所接受,「這也是我決定留在臺灣學國樂的原因之一。」

致力把自己所學的戲曲音樂,和母親專精的川劇變臉做結合,把國樂和傳統戲曲宣揚出去。

▲周緗昀爲學校京劇排練擔任主吹。(圖/記者馬叔安攝)

對周緗昀來說,自己身爲陸配二代,又在臺灣土生土長,對臺灣這片土地懷抱着深刻的歸屬感,也正因如此,她希望讓自己所學的傳統音樂,在臺灣找到新的發展道路。爲此,她於2018年加入以傳統國樂結合現代曲風的「無雙樂團」,成爲第10代團員,即使該團的曲風和她所學差距甚大,但也讓她體會到傳統國樂在當代的不同發展可能。

▲周緗昀(左二立者)參加「無雙」樂團。(圖/翻攝自Facebook/無雙樂團)

她說,近年發覺道路在非物質文化方面的重視,「所以覺得現在身上的這些技藝其實是非常珍貴的」,周緗昀現階段正在致力將自己所學的音樂和母親專精的川劇變臉做結合,把國樂和傳統戲曲宣揚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