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政治對話,臺灣非但不應逃避,還要正面因應

劉性仁

蘇起教授苦口婆心擔心兩岸缺乏政治對話空間,使藍綠紅三黨產生不必要的衝突與誤解。兩岸政治對話非但有其必要性,並且政治對話並非等同於政治談判,談判需要籌碼需要內部共識,而政治對話在於表述自己的看法,瞭解對方的想法,進而尋求共識,求同存異創造雙贏

兩岸關係專家張榮恭先生日前更明白表示,兩岸政治對話不可避免,的確兩岸關係誠爲如此,藍綠紅三黨都不應逃避任何形式政治對話,大陸國臺辦副主任孫亞夫日前表明希望進行正式商談、通過政治對話來解決兩岸定位問題,這便是中國大陸對臺政策之一向立場,大陸不怕對話,臺灣自然也不應在政治對話中缺席

當然有對話當然就有歧異,藍綠政治對話中必須找尋最大的公約數,便是在中華民國及中華民國憲法架構體制內;對於藍紅政治對話中最大的公約數在於反對臺獨及在九二共識中求同存異;對於綠紅政治對話中最大公約數,恐怕僅在於肯定兩岸政治對話的必要性價值,至於對話的內容則仍是兩條平行線

對於政治對話,特別在於民共部分,如何在操作達賴及熱比婭訪臺及諸多去中議題中,如何建立民共間的政治基礎?恐是最大問題。目前民共交流充其量只是個人間的接觸,缺乏政黨間的溝通對話平臺及共識基礎,民進黨可以想盡辦法與美國對話溝通,卻無法開啓民共兩黨間的對話窗口,實在是一大遺憾。

而關於政治互信部分,兩岸缺乏政治互信,是因爲雙方心理秩序的失衡,安全需求無法得到滿足,也造成了一種集體困境。兩岸政治互信也是一種社會建構現實,倘若兩岸社會在各項價值及思想趨同,那麼政治互信自然纔有發展的可能,政治對話部分才更能發揮功效

總之,兩岸政治對話有其必要性是藍綠紅三黨的共識,但除此之外,恐怕三黨仍有不小的差異。兩岸間的政治對話必須要有足夠的互信基礎,方能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而互信基礎必須全面建立,當然就需要時間經驗來培養互信,兩岸雙方都應該儘量創造有利條件,增進兩岸政治互信,才能持續與深化兩岸和平發展,開啓政治對話空間,進而創造政治談判的氛圍,一切按部就班,自然水到渠成。自此,我們方能慢慢體會出,馬政府執政八年的價值及貢獻,這種默默承受一切的毀謗與責難,終究有一天會彰顯其時代意義及價值。

作者劉性仁,北市,博,中國五權憲法學會成員。以上言論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討論與聲音,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