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專家對談方艙醫院:蓋之前是人等牀 蓋了之後牀等人

江蘇-臺灣方艙醫院視訊座談會大陸專家提供建言(簡立欣攝)

臺灣疫情延燒,目前部分縣市將一般旅館改成「加強型防疫旅館」,不過大陸專家認爲,用一般旅館來收治可能的病患有「很明顯的缺陷」;相較之下,大陸方艙醫院能有效解決醫療資源擠兌問題,「蓋之前是人等牀,蓋了之後牀等人。」

由新國際理論與實踐中心發起的「臺蘇視訊交流:方艙醫院與防疫體系」視訊座談會1日舉行,邀請曾赴武漢抗疫的江蘇專家小組分享組建方艙醫院經驗臺大醫院名譽教授高明見、高雄民間防疫聯盟發起人蘇偉碩都好奇:大陸是何種標準啓動方艙醫院?方艙醫院和專責醫院之間病患如何互轉?蓋方艙醫院之前和之後有何差異臺籍建築師謝英俊則認爲,篩檢、方艙、疫苗是解決疫情的3大要素,其中方艙醫院把感染者全部集中起來,是最重要關鍵

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劉波表示,何時啓動方艙醫院並沒有一定標準,但只要感到專責醫院即將發生醫療資源擠兌、需要分級收治、或有多起家庭羣聚時,就該準備方艙醫院。蓋方艙醫院好處非常明顯,就是蓋之前是「人等牀」,蓋之後變成「牀等人」。大陸4個新冠病患就有1人是在方艙醫院診療,可見方艙醫院的重要。

大陸東南大學建築研究所執行總建築師曹偉去年2月參與編寫《公共衛生事件體育館應急改造爲臨時醫療中心設計指南》,把方艙醫院選址、內部分區,以及污水收集、空調設置等「眉角」全部寫入54頁指南中。經過多方研究,體育場館寬敞、通風交通便利,是蓋方艙醫院的最佳選擇,且要畫出「三區(清潔區、污染區、半污染區)兩通道(醫務人員通道、患者通道)」。

南京市第一醫院前副院長馮丁認爲,臺灣把一般旅館改爲加強型檢疫場所「有很明顯的缺陷」:第一,旅館很難區分清潔區和污染區;第二,旅館欠缺通風、排水等傳染病防治需要的基本設施;第三,旅館房間各自分隔,用來收輕症或無症狀確診病患,醫護效率太低。擔任《設計指南》醫療顧問的馮丁表示,方艙醫院1周之內就可以準備好,「如果能在疫情爆發時儘早準備,從我們的經驗來看是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