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現場速遞|“中國爲世界經濟注入新動力”——中國兩會吸引世界目光

(原標題:兩會現場速遞|“中國爲世界經濟注入新動力”——中國兩會吸引世界目光)

新華社北京3月10日電 題:“中國爲世界經濟注入新動力”——中國兩會吸引世界目光

新華社記者

“成都將從哪些方面增強外國朋友的旅遊體驗感和便利度?”3月10日上午,四川代表團開放團組活動現場,保加利亞《言論報》記者塔尼亞·格盧赫切娃向代表提出這樣一個問題。

“我們將從交通、場景和環境三方面,進一步增強外國朋友來成都旅遊的體驗感。”接過記者的問題,四川省成都市市長王鳳朝代表介紹了相關舉措:全面落實便利外籍人員來華5項措施,推出看熊貓、訪古蹟、品美食等精品旅遊線路,今年將新增離境退稅“即買即退”門店超過100家……

“我對這位代表的回答很滿意,今年成都將舉辦世園會,非常期待能再次來到中國採訪報道。”塔尼亞說。

兩會是世界觀察中國的窗口,也是中國與世界對話的平臺。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週年,也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聚光燈”下的中國兩會,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今年有3000多名中外記者報名採訪中國兩會,其中境內記者2000多名,港澳臺記者和外國記者1000多名。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有14億多的人口,中國政府制定的政策不僅關乎中國人民,對全世界也有重要影響。”第一次報道中國兩會的約旦通訊社記者瓦法說,她最關注中國經濟發展、生態環境、醫療衛生以及民主等話題。

2023年,中國經濟總量超過126萬億元,增長5.2%,增速居世界主要經濟體前列。新一年,中國如何謀劃發展、能否實現新發展目標,成爲外媒關注的焦點。

3月5日當天,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以《中國經濟增長目標維持在5%左右,表明政府持樂觀態度》爲題發表報道,指出這一目標高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機構此前的預期,展現了中國政府對扭轉經濟形勢的信心。

羅馬尼亞電視臺記者斯坦-埃馬努埃爾·內亞克舒已經在中國生活了5年,今年是他第一次報道中國兩會。

“我對中國政府設定的新增長目標很感興趣,這釋放出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強勁信號。西方媒體做了很多中國經濟增速減緩的報道,但當你真正來到這裡,看到這裡的一切,會發現情況不是那樣的。”內亞克舒說。

“新質生產力”無疑是今年中國兩會的一個熱詞。

兩會期間,多家海外主流媒體通過實時轉播、連線會場記者等方式展開報道,普遍提及了“新質生產力”這一概念,並認爲這是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

彭博新聞社網站3月7日播發的《從“人工智能+”到“新三樣”,中國重要政治會議的熱詞體現出什麼》一文中,將“新質生產力”列爲中國兩會熱詞之首,同樣列入熱詞的還有“未來產業”“人工智能+”“超長期特別國債”等。

“2024年兩會推動中國走向科技創新和數字經濟。”《今日巴基斯坦報》網站也發文稱,對新質生產力的關注,標誌着中國致力於在促進全球發展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通過強調創新和高質量發展,中國爲世界經濟注入新動力。”

今年中國兩會全面恢復了線下采訪,“代表通道”、“委員通道”、“部長通道”、新聞發佈會、記者會、開放團組活動等一系列安排,讓中外記者可以更近距離和代表委員交流互動。

連續8年報道中國兩會的巴基斯坦聯合通訊社記者阿斯加爾,今年在3月3日下午舉行的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新聞發佈會上提問了一個關於共建“一帶一路”的問題。

在阿斯加爾看來,中國兩會是世界瞭解中國內政和外交的一個重要窗口。除了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中巴經濟合作、中國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新舉措也是他報道的重點。“希望通過我的報道,能讓巴基斯坦和世界人民更好了解中國,瞭解共建‘一帶一路’成果。”

迴應關切、坦誠交流。兩會平臺讓“中國聲音”通過全球媒體傳遍世界,讓世界看到一個真實、開放和自信的中國。(記者韓潔、鄭明達、許可、朱超、溫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