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生活方式 爲什麼要在墨爾本"撿垃圾"

在車裡睡了十個月後,他們發現不僅省下了大筆的住宿費,還摸索出來了一套吉普賽式的“街頭生存法則”。法則之一,就是去市場免費垃圾”——很多小販會把還能吃的,只不過顏值不太好的,外皮有點起皺的,或者捏上去有些發軟的蔬菜水果,直接扔到垃圾桶裡——然後用這些撿回來的免費食材做上一頓大餐,作爲每週兩個人的伙食改善。

“在垃圾桶裡撿垃圾吃”?乍聽起來有些不靠譜,不過我曾經看過旅行者谷嶽拍過的一部紀錄片也是如此——在美國的一個小鎮,他和本地人一起跳進超市後面的大型垃圾桶中,撿到了只是接近保質期卻完好無損的雞蛋、麪包、蔬果餅乾等等,完成了一次“垃圾尋寶(dumpster diving)”,隨後他們提着這些“垃圾”回家,大家一起做了一頓豐富的晚餐

通過這部紀錄片,我知道了原來在西方社會,浪費現象非常嚴重。比如說,澳大利亞官方給出的具體數據如下:包括種植和製作在內的整個食物生產行業中,有1/3的食物會被浪費,包括20%至40%還未上架就被扔掉的水果;全澳每年產生剩菜剩飯和腐爛水果等食品產生的浪費可以裝滿45萬輛垃圾車,每年浪費的食物相當於把80億澳元直接丟進垃圾桶內。僅僅在我居住的墨爾本,每年就會產生90萬噸浪費的食物。

有機物垃圾桶裡堆滿了完整的綠葉蔬菜

說到撿垃圾,在墨爾本,只有一個地方可以撿到被人扔掉的食物,它就是維多利亞市場。維多利亞市場是南半球最大規模的露天市場,也是全球第三大規模的露天市場,更由於它悠久的歷史和靠近市中心的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得這裡不僅僅是本地人日常採購生活用品的首選,也成爲了旅行者必到的景點之一。市場售賣的物品種類也極其豐富,有海鮮、肉類、蔬菜、水果等各式生鮮,在這裡也可以找到日常雜貨和旅行紀念品等。

各類貨品雲集於此,於是這裡便成了“撿垃圾”最完美的地方。當然,任何事情的運行都有着其規則,就連“撿垃圾”也不例外:

規則一:選對時間

維多利亞市場備貨最充足的時間當屬週日。澳洲人喜歡在週日這天開着車集中採購一週的食物,因此小販、商家也會在這天把貨備得相當充足,這也意味着撿到“垃圾”的機率最大。

規則二:認準垃圾桶

澳洲實行垃圾分類制,綠色的寫有“有機(Organic Recycling)”標誌的垃圾桶是可以扔蔬菜、水果的。所以在撿垃圾的過程中,瞄準綠色的垃圾桶就一定不會錯。且蔬果區有很多通道,快打烊的時候,小販陸續收攤的同時,也是在陸續扔掉不要的垃圾,所以保持耐心多走幾趟,重複打開綠色垃圾桶查看,也能提高撿到蔬果的機率。

規則三:撿垃圾也有先來後到

很多時候,會有許多人都在翻垃圾,這時候就要等別人翻完垃圾桶之後,再過去查看,不能湊過去和他一起找。

規則四:確認真的是垃圾再撿

有的店家會把一些多餘的蔬果放在攤位過道的盒子裡,這並不意味着攤主丟棄了它們,自然也就不能隨便撿;還有些蔬果會在顧客挑揀的過程中,滾落在地上,這時候就要和攤主確認,徵得攤主的同意後,纔可以帶走。

一小時的“尋寶”過程中,我發現浪費現象的確存在。我們撿到了西紅柿、蘑菇、洋蔥西蘭花橘子、石榴、香蕉……這些食材完全可以組成一頓美味的素食晚餐了。

我的“撿垃圾”戰果

好在經過媒體多年的報道,人們已經逐漸意識到了節約的重要性:這不僅僅關乎金錢,主要還是因爲這種循環再利用的生活方式,可以大量減少資源的浪費。

在墨爾本,還有一家飯館也在身體力行的減少無謂的浪費。這家我非常喜歡的餐廳名爲“Lentil as anything”,它是一家純素食餐廳。創始人Shanaka Fernand來自斯里蘭卡,他的第一家店創建於2000年,現在已經在墨爾本開了三家店,在悉尼也開了一家。

Lentil as anything餐廳非常受當地人歡迎

它和普通餐廳最大的不同的是,它不以盈利爲目的,且每道菜都沒有價格,完全根據食客認爲合理的價格付錢。而且當日能吃到什麼完全取決於飯館當日採購的蔬菜種類。這種運作方式已經走過了19年,已經被證明有助於減少食物的浪費。因爲每個食客都會根據自己的口味和習慣,按需所取。吃完之後的捐助過程也是相當隱私,食客把錢放進服務員給到的信封中,再投入到門口的捐款箱中。這些善款最終被收集起來,用以維持飯館的日常運營。

餐廳的捐款箱

如果食客沒有錢付賬也沒關係,可以留下來做一名志願者。事實上,從飯館的廚師到服務員,到調酒師再到經理,每個人都在提供免費志願服務。因爲在這裡,很多志願者其實是一些來自異鄉的難民或者無家可歸的人,他們不僅能有免費食物可以食用,還能學到有許多用的技能,包括鍛鍊英語口語聽力,增強社交技巧等。即使最後離開飯館,因爲之前優秀的工作經驗,也可以幫助他們很快地找到其他正式工作,順利生存下來。

Lentil as anything的食物

Shanaka Fernand這一善舉,更使得他獲得了“澳洲本土英雄年度大獎”這一榮譽。

近Lentil as anything還開設了新的項目——“隨便拿”菜市場。該項目和之前的飯館模式一樣,消費者根據自己採購的的蔬果隨意捐助,而這些蔬果大部分正是來自慘遭下架的各大市場、商鋪

Lentil as anything的這種方式不僅很好的幫助人們減少了食物的浪費,更可以給一些平日不那麼富裕的人們提供食用綠色健康蔬果的機會。同時,它還歡迎普通人捐贈,包括但不限於蔬菜、水果、不易腐爛的乾貨、穀物、麪粉、沒有打開的衛生紙等等。

其實,走在墨爾本的街頭,如果細心觀察,還會看到很多人把淘汰掉的傢俱電器等物品放在路邊,讓行人“自取”。也會有人做一個小盒子,上面註明“免費”,裡面有各類生活雜物:二手書籍、毯子餐具等,總之想的到的想不到的都可以在路邊撿到。Federico甚至告訴我:“如果你持續撿回來街邊別人不要東西,一個月就可以重新裝飾一遍你的家。”

其實,不管是“撿垃圾”的經歷也好,還是去”隨便拿”菜市場購物也罷,這些經歷都讓我變得更加珍惜糧食,也讓我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那些被扔掉的食物並沒有錯,錯在我們的物慾在這個充滿誘惑的社會變的越來越膨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