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宣發”播劇,“低調”背後的原因耐人尋味

《有翡》

“裸播劇”首播後,熱度是否能持續,進而輻射到新受衆,轉化爲真正的收視率穩定增長,還是要靠品質來吸引粉絲之外的普通觀衆

又到歲末,電視劇市場突然熱鬧起來,出現了“裸播劇”扎堆現象。《鹿鼎記》《有翡》《狼殿下》等熱門國產劇在幾乎“零宣發”的情況下,突然上線上星播出,讓觀衆“猝不及防”。

所謂“裸播劇”,是指前置宣傳缺失的劇集。越來越多的劇集選擇“一聲不吭”地亮相,“低調”背後的原因耐人尋味。業內人士分析,“裸播劇”頻現的原因之一是部分作品內容、風格上存在一定侷限性,以宮鬥權謀爲主的古裝劇、虛化歷史的架空劇、套路化的玄幻劇等均不符合當下的主流審美,只能在年末時段“突擊”播出;而衛視頻道和視頻平臺博弈,也打亂了一些熱門劇集原定的播出計劃。從另一個角度看,近年來不斷“減量提質”的國產劇走向行業“拐點”,製作公司對劇集品質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以往依靠製造話題博收視率的“唯流量論”正在消解。

“裸播”亦能造就“爆款”,營銷不再是收視率成敗的核心

據2020年度“中國電視劇(網絡劇)產業調查報告”顯示,今年1至11月電視劇備案630部,較2019年的811部減少181部,降幅爲22%;前三季度電視劇獲准發行許可119部,較上年同期減少42部,降幅爲26%。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會長尤小剛指出,業界對這一現象無需過度憂慮,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減量”恰恰是“提質”的推動因素。在國產劇不斷“提質”的態勢下,觀衆的欣賞水平也水漲船高。

從近期電視劇市場來看,新劇首播的關注度與宣發力度仍成正比,“裸播劇”首播後亦進入密集宣傳期,相關話題迅速登上熱搜榜單。但其熱度是否能持續,進而輻射到新受衆,轉化爲真正的收視率穩定增長,還是要靠品質來吸引粉絲之外的普通觀衆。

顯然,在這個過程中,營銷已不再是劇集收視率成敗的核心要素——只要劇集品質過硬,“裸播”也能造就“爆款”。《長安十二時辰》2018年底突然“提檔”播出,《大宋少年志》2019年6月“臨時上陣”,《慶餘年》2019年底突然宣佈定檔……儘管缺乏長時間、大規模的前置宣傳,但這些“品質劇”贏得了高收視率與好口碑。當下,“裸播劇”佔據了越來越重的市場份額,進一步修正着“唯宣發論”“唯流量論”的行業病,逐漸形成市場倒逼創作新動力,讓影視創作者沉心靜氣地提升作品的質量

新劇集應堅持用品質說話,不能讓“流量依賴症”造成價值錯位

雖然劇集“裸播”多屬無奈之舉,其結果卻迥異——有些新劇坦然應對,迅速贏得口碑收穫觀衆;部分“名不副實”的大製作即便首播“熱氣騰騰”,也可能面臨口碑崩塌的窘境。作爲“大秦帝國”系列的收官之作,《大秦賦》曾積累了不錯的“觀衆緣”,當它以“裸播劇”形式上線後得到了8.9分的豆瓣高分評價。但播出兩週後,劇集口碑逐漸滑落至及格線,再精美的服化道、大咖雲集的主演陣容以及各種營銷話題,都救不了藝術質量高開低走。

其實,新劇播出前進行適度營銷“廣而告之”符合市場規律,可一味追求熱度指標則易患上“流量依賴症”。過度迷信流量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引發數據競賽,致使“刷(流)量”成爲某些劇作宣發的固定手段,甚至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被某些製作方津津樂道的“流量爲王”,其背後就是高收益的誘惑,影視劇可以通過植入廣告等方式迅速變現。然而,影視作品具有商品和文化雙重屬性,該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都應權衡考量謀求動態平衡,一旦陷入以流量爲核心的利益網,將會導致價值錯位,最終犧牲文化產品的內容質量。

近日,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發布“關於電視劇(網絡劇)製作‘去浮華浮躁、重創作規律’的幾點意見”。 “意見”指出:在電視劇(網絡劇)創作中,要尊重市場規律,但絕不能被市場牽着鼻子走,更不能讓那些被污染了的數據和流量成爲評價作品的主要指標,甚至是唯一標準

反思劇集“裸播”現象,多位製片人表示:影視製作公司應擯棄“大IP+流量明星”的選片思路,拓寬題材選擇範圍,腳踏實地進行創作,對觀照當下的現實題材進行更多有價值的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