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都剩桃園沒市立醫院 提升偏鄉醫療市府想出1解方

桃園是六都中唯一尚未設置市立醫院的直轄市,市府衛生局表示,今年會認真評估市立醫院選址,也會努力嘗試成立財團法人基金會。記者朱冠諭/攝影

桃園是六都中唯一尚未設置市立醫院的直轄市,多位議員盼市府加快腳步,爲籌設市立醫院做準備。衛生局表示,今年會認真評估市立醫院選址,也會努力嘗試成立財團法人基金會。副市長王明巨坦言,設立大型市立醫院恐緩不濟急,初步規畫可能會在復興區設立小型醫院,並建置「遠端智慧醫療中心」,提升偏鄉醫療水準。

桃園目前急性一般病牀共7919牀,平均每萬人口35牀,達到衛福部醫療充足區標準,但八德、大溪、復興、觀音、蘆竹等6區都無大型醫院,當地民衆就醫需舟車勞頓。地方長期盼望市府能建立市立醫院,解決醫療資源分配不均問題。

衛生局長劉宜廉表示,過往許多民代呼籲市府將市立醫院設在復興、大溪、八德、龍潭等行政區,新市府上任後已着手研擬市立醫院可行性,目前市府都發局提出約20個地點,正在評估各處效益,考量重點包括當地醫療的需求、交通方便性,及醫護人力量能是否充足。

王明巨指出,受限醫療區域規畫不均,現在桃園次醫療區牀位已滿,包括桃園、八德、蘆竹、龜山、大溪區無法再增設牀位,中壢次區域區雖仍有餘裕,但亞東醫院桃園分院和清大附設醫院已覈准設立,部立桃園醫院和聯新國際醫院牀位未來會增加近千個牀位,投入資源也不少。

王明巨提到,從臺北市和新北市立聯合醫院的例子來看,若以市府資源管理大型市立醫院可能力有未逮,因此重點不是成立市立醫院,而是要讓醫療資源更普及;目前市府規畫2方向,像是在復興區蓋小型市立醫院,不只建置費用低、蓋得快,還能購買更多器材,「讓最遠的地方有最好的設備」,市府再建立「遠端智慧醫療中心」,利用遠端看診,提升偏鄉醫療的診斷能力;將來是否設立大型市立醫院,市府也會持續評估。

議員張肇良表示,成立市立醫院,市府可以一條鞭掌握疫情、公共衛生、市民照顧狀況,儘管無法一簇可幾,但市府可先成立財團法人基金會,預先準備。議員謝美英表示,桃園人口數持續上升,成立市立醫院已是箭在弦上,市府已評估多處標地,建議選址時也應思考如何平均分配桃園的醫療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