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東最後一個IPO快到來了?

金融科技公司迎來兩個好消息。

撰文 | 趙晉傑

編輯 | 王靖

來源 | 盒飯財經(ID:daxiongfan)

在資本市場蟄伏已久的金融科技公司,近期迎來了兩個好消息——京東科技完成新一輪組織調整,以及螞蟻金服增資獲批,冰封已久的IPO旅程似乎顯示出了一絲絲解凍的跡象。

幾度衝擊上市未果的京東科技,新組建了京東雲事業部及銷售、解決方案、交付“一部三中心”架構,將其業務重心調整到雲上,以加大資本市場對其青睞力度;傳聞多時的重慶螞蟻消費金融公司增資方案正式得到重慶銀保監局的批准,允許其資本金從80億提高至185億元。

去年11月,外界就曾傳出京東科技內部正在進行新一輪架構調整,或將以“京東雲”作爲公司主要亮點,計劃於2022年底在港IPO,募資10億至20億美元。

如今,上述傳聞的前半部分已經被證實,隨着京東科技此次組織和人員變動,重啓IPO一事再次引發外界猜測。

一旦京東科技能夠順利IPO,“這將是對中國互聯網金融,乃至整個互聯網行業的一大利好。”投資人江一認爲。

大和資本市場香港公司分析師Leon Qi則認爲,增資獲批將是螞蟻金服監管整頓完成的一個信號。這也將意味着暫停兩年的螞蟻集團IPO事宜,有了重新激活的可能性。

2020年11月,離上市只差兩天的螞蟻集團,正式終止A+H上市計劃。隨後半年間,業務與螞蟻集團高度相似的京東科技(當時還是京東數科)從科創板撤回IPO申請,作爲字節跳動首位CFO的周受資明確對外表示“無限期擱置IPO計劃”。

中國互聯網公司的IPO之旅就此陷入低迷期。儘管京東科技還曾嘗試轉戰港股,於2022年1月向中國證監會國際部提交《股份有限公司境外首次公開發行股份(包括普通股、優先股等各類股票及股票派生的形式)審批》材料,但依然未能獲得審批通過。

不過,劉強東並未把上市的雞蛋都放在京東科技一個籃子裡。在京東上市之後,劉強東秉持“再造一個京東”的分拆策略,相繼把京東內部孵化出來的京東物流、京東健康推向港股,並通過京東到家與達達的合併,將後者送上了納斯達克的舞臺。

但眼下留給劉強東能夠分拆的業務越來越少,社區團購京喜折戟、國際業務大範圍關停。

京東科技,已經成爲劉強東目前所能期待的最後一個IPO項目了。

2013年京東金融獲得獨立運營之際,正值互聯網公司大舉進軍金融領域之時。在金融+科技的“FinTech”新概念助推下,這些互聯網金融業務不僅獲得飛速發展,其估值也一路上漲,如京東科技,估值在上市前夕一度超2000億元。

爲了進一步彰顯科技屬性,去金融化,在2018年前後,這些互聯網金融公司更是掀起了一輪改名潮,紛紛從某某金融變更爲某某數科。

但圍繞這些數科公司的種種美好期待,在螞蟻集團上市被叫停後逐一幻滅。

2020年11月2日,央行行長易綱在香港金融科技週上表示,大型科技公司改變了遊戲規則,但商業秘密的保護和消費者隱私的保護,是極大的挑戰。

同日,銀保監會發布《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小貸業務正是諸如螞蟻集團等互聯網金融公司的主營業務之一。四天後,銀保監會首席律師劉福壽對外表示,將“按照金融科技的金融屬性,把所有的金融活動納入到統一的監管範圍”。

彼時,東方證券研究所宏觀分析師陳至奕在報告中指出,“伴隨着2020年底開始的針對互聯網巨頭的反壟斷,與這些巨頭相關的金融科技公司也在面臨監管政策 ‘補短板’ 的考驗。”

京東科技就曾被上交所出具審覈問詢函,要求其和中介機構回答“相關監管政策變化情況對發行人現有業務和合作模式、未來持續經營的影響”。當時,京東科技強調自己是數字科技公司,不適用於相關的監管規定。

及至2021年1月,易綱在達沃斯經濟論壇上接受英國《金融時報》主編魯拉·哈拉夫採訪時談道,“監管部門正依據相關法律框架,審查螞蟻集團的業務風險和市場地位,(IPO)也會有結果。”

同月,爲進一步加強科技屬性的京東科技,從京東集團手中接過了作價157億元的雲計算和人工智能業務。

今年1月初的這次組織調整,京東科技同樣是爲了進一步支撐其科技戰略的落地及業務發展。

對於輾轉A股、港股暫時上市未果的京東科技來說,眼下又多了一條IPO可能性,即美股。

去年12月15日,美國公衆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發佈報告,確認2022年度可以對中國內地和香港會計師事務所完成檢查和調查,並撤銷2021年對相關事務所作出的認定。

中美審計底稿取得新進展,意味着那些在2024年被迫退市的中概股公司,免除了暫時被摘牌的危機。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並非意味着中美圍繞審計底稿問題的徹底解決,“不是撤銷,是美國對中概股的三年合規時鐘重置,相當於給面臨退市的中概股公司又發放了一張三年延長許可。”江一解釋道。

不過,上述新政策依然是對未來中國企業赴美上市的一大積極信號,這種信號甚至已經開始傳導到現實層面。如拼多多、滿幫等中概股公司被曝已經擱置了回港二次上市計劃。The Information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這些公司可能不再覺得有必要對衝未來的監管風險。

2014年京東上市後,劉強東着手再造下一個京東計劃,以京東爲孵化器,開始從中分拆成熟業務。這纔有了2013年9月搭建的京東金融,2017年4月組建的京東物流,以及2019年5月獨立運營的京東健康,加上與京東到家合併的達達,劉強東在過去三年間陸續收穫了三個IPO。

在上述業務分拆中,京東健康最爲艱難。2017 年,劉強東在內部發起如何做大健康的討論,參與的人員既有時任京東健康CEO的辛利軍等京東高管,也包括健康領域專家,部分醫院院長。

據辛利軍回憶,那次會議上大部分人都建議拆分健康業務,包括他自己。但劉強東一直沒下定決心,相比金融、物流,健康業務本身結構不夠完整,當時還過於依賴京東零售,“拆分、單獨發展的不確定性更高。”辛利軍說。

在2019 年京東健康正式從京東集團拆分並啓動融資之際,劉強東曾對辛利軍說了一句話,“進入健康領域,能做多大暫時沒把握,但如果做好了,相當於再造一個京東。”

與業務一起拆分的,還有劉強東有意分出去的權力。

從2019年開始,在劉強東授意下,京東內部推行Big Boss管理機制,希望將更多權力從集團層面下放到一線團隊,讓基層組織自主決策。

嘗試隱身幕後的劉強東,在亮相2014年京東上市敲鐘儀式後,無論是2020年的達達、京東健康上市,還是2021年的京東物流上市,都沒有選擇出席。

眼下,正在衝刺上市的京東科技,很可能是劉強東最後一次上市敲鐘的機會了。放眼望去,作爲新業務孵化器的京東主站,在過去幾年內發力的新業務要麼關停、要麼被暫時擱置,劉強東手頭已經沒有多少可供分拆上市的資產。

2020年11月,劉強東在一次京東高管會上直接提出會親自下場帶隊,帶領京東打好社區團購這一仗,京喜拼拼事業羣隨之成立。但到了去年3月份,京喜拼拼大半省份業務被關停,目前京喜已經重新劃撥回京東零售。

曾被劉強東寄予能“再造一個京東”厚望的京東國際,在去年10月也關停了歐洲業務,並裁撤了泰國、印尼等東南亞地區部分業務,轉入收縮。

隨着分拆策略的中止,劉強東將提升京東集團未來效能的重心,放在了高管的調整上。

早期接受採訪分享心得時,劉強東曾指出企業的成功與失敗大都是因爲人,“我想不到第二個因素。”

經歷過去一年的降本措施之後,聚焦內部管理成爲劉強東給京東開出的新年增效藥方之一。

從去年11月開始,兩個月內,劉強東被爆出了兩場視頻演講、兩封內部信,內容重心都直指內部高管們的經營管理不善。

如在去年11月的京東經營管理培訓會上,在香港視頻接入的劉強東,斥責高管們偏離了公司經營戰略的核心,即成本、效率、體驗,認爲一些高管能力不行、價值觀不匹配,組織效率低下、講故事太多,沒有做到以用戶體驗爲先。

在會議上,劉強東再次講起自己打敗噹噹和蘇寧的經歷,告誡高管們“低價是我們過去成功最重要的武器,以後也是唯一基礎性武器。”

收縮業務、停止擴張後,劉強東逼迫着公司高管們重新回到擅長的零售領域,深挖業務潛力。

爲此,劉強東祭出了兩個大招:一是重啓10%副總裁級別及以上的高管末位淘汰制,並從今年開始對2000多名集團副總監以上管理人員現金減薪10% - 20%;二是對京東零售集團的各事業羣總裁進行新一輪調整。

被劉強東認爲“整個京東零售,只有1.5個人在會上說真話、提問題”的繆欽和姚彥中,一個繼續負責生活服務事業羣,一個轉崗至大商超全渠道事業羣,另外兩大事業羣時尚家居和3C家電紛紛換人。

劉強東要求京東重拾性價比的意志,已經開始被高管們對齊。據虎嗅報道,部分業務線已經把KPI中客單價目標拿掉,不再追求更高客單價。

京東科技成爲繼京東零售後整個集團人事調整上的又一個大動作。隨着“一部三中心”架構新負責人上崗,現在,就要看接手京東科技CEO兩年之久的李婭雲,何時帶領公司成功IPO了。

參考資料:

1、《京東科技再變陣:成立“一部三中心”平行部門 京東雲仍爲集團整體技術服務品牌》21Tech

2、《螞蟻金服獲批增資105億元 分析稱這是監管整頓完成的信號》金融界

3、《監管螞蟻:十六年博弈史詳解》財經五月花

4、《中美審計底稿糾葛三年終落定,中概股退市危機基本解除》鈦媒體

5、《劉強東從未離開過》虎嗅

6、《三小時內部發言,劉強東批評了哪些人哪些事》晚點Late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