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趨向低齡化和“大衆化”,“雙非”學生成留學主力

“雙非(非985、非211)”院校學生成留學主力並達到峰值,高中階段留學近四年來首次出現反彈。

日前,新東方(NYSE:EDU)發佈的《中國學生出國留學發展報告》(下稱《報告》)給出上述結論,這是新東方連續第十年推出留學數據報告,折射出了中國留學人羣的心態變化與決策選擇。

《報告》顯示,自2018年起,意向留學生家庭的主體從“中層管理”家庭向“一般員工”家庭轉變,這與留學日漸“大衆化”的趨勢相符合。但由於近年來受到一些短期客觀因素的影響,這部分家庭的留學意願趨向謹慎,而經濟實力相對較強的精英家庭佔比有所增長。

這十年來,意向留學生家長學歷水平整體上升,尤其是有海歸學歷的家長佔比近三年大幅提升,這意味着,接受過海外教育經歷的父母認可留學所帶來的優勢,也更願意讓自己的孩子接受國際化教育。

在留學前就有海外學習經歷的人羣佔比逐年上升,從10年前的27%增長至如今的41%,上漲了14個百分點,增速顯著。

一直以來,本科生是意向留學人羣的主力,年齡介於18-21歲,大多處於大一大二階段。不過這部分學生的佔比從2019年起有所下滑,但在今年呈現出迅速反彈的跡象,說明留學市場隨疫情放開後有所復甦。

“雙非”院校學生成爲留學主力並達到了峰值,可見在大學生羣體中,越來越多的普通院校學生希望通過留學提升學歷背景,豐富個人履歷,以此提高未來求職、就業競爭力。

高中階段人羣近四年來首次出現反彈,意味着留學需求逐漸向低齡方向發展。這一點在意向留學人羣就讀的學校類型中也有所體現。

在中小學意向留學人羣中,近十年來,來自國際學校或私立學校國際班的學生佔比上升顯著。在本科及以上意向留學人羣中,來自普通高校的學生是這十年來的留學主力軍,尤其是今年,普通高校學生佔比爲57%,達到峰值。

熱門留學目的地在這十年裡也發生了一些變化。美國和英國憑藉優質的教育資源始終是最熱門的留學目的地。從前不久發佈的2024年QS世界大學名單中也能看到,排名前十的高校大多來自於這兩個國家,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意向留學生們對留學目的地的選擇。

值得注意的一點差異是,意向留學人羣更加傾向英國,而有過留學經驗的人羣則更傾向於去美國繼續深造。

之所以會出現上述差異,或許能從大數據中發現一些端倪——英國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學制短,特別是碩士階段,很多名校也是採用一年制,留學英國可以更早地步入職場。而美國最吸引留學生的則是他們的教育水平,不少世界頂尖名校聚集在此。

英美之外,加拿大和澳大利亞也一直是熱門的留學國家,長期佔據第三、第四的位置。但近來受移民政策影響,以及住房租賃市場的壓力下,這兩地相繼收緊留學“閘門”,通過限制每所大學或學院的新生人數上限,控制國際學生的入學規模。

此外,亞洲地區憑藉地緣優勢和相近的文化氛圍,也成爲不少意向留學人羣的升學理想地,比如中國香港、日本等。中國香港更是憑藉去年優才計劃新政的實施掀起了一波升學熱潮。前十的留學目的地還包括德國、新加坡、法國、新西蘭。

對留學生而言,擇校重要?還是擇專業更重要?

近八年來的調研數據顯示,自2019年以後,中國留學生對學校的綜合排名的重視程度始終高於專業排名,尤其是本科生和碩士生,對排名也更加執着。

“這與客觀現實因素不無關係。”新東方前途出國助理副總裁、市場部總監李浚稱。

他例舉道,比如在去年引發廣泛討論的上海人才引進政策,裡面就對海外院校的綜合排名設有一定標準,對世界排名前50和前100學校的畢業生給予的政策優惠力度更大,這也使得有留學意向的學生對學校綜合排名的重視程度日益加深。

拓展國際視野、豐富人生經歷始終是大家想要出國留學的最主要動力。但在其他影響因素中,留學對於就業的助力,逐漸成爲重要驅動因素。在今年的調研中,有近一半的人希望通過留學獲得更好的就業前景。

從具體專業上看,工學、經濟學與管理學類專業是意向留學人羣更青睞的留學方向。與此同時,想要學習理學、法學、醫學相關專業的學生佔比上升明顯。

想學習農學、哲學、歷史學等相關專業的學生佔比雖然目前還較低,但也在逐年上漲。這與國內近年來對“四新”學科的重點建設,以及經濟發展過程中對相關專業人才的緊迫需求相一致。

留學規劃方面有一個新發現,在今年的調研中,受國際關係和就業形勢影響,不少家庭希望孩子在“走出去”接受國際教育之後也能“回得來”,同時抓住國內升學機遇,爲未來發展多一份保障。

超七成意向留學人羣對“雙軌申請”表達了肯定的態度,相信這種方式未來或將成爲主流的升學途徑之一。

就業方面,已留學人羣近年來在求職時感受到的競爭壓力愈發強烈,這種壓力也在2024年取代職位薪資成爲求職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原因。他們普遍認爲,自己對求職的激烈程度判斷還是過於樂觀,對當下職場環境的瞭解還是不夠。

此外,薪酬不符合預期也是這兩年留學生們在就業中面臨的另一大問題。

今年的調研數據顯示,本科已工作留學生的平均期待工資和平均首份工資分別爲10651元和7928元,相差約2700元。碩士已工作留學生的平均期待工資和首份工資分別爲11763元和9626元,相差近2000元。相對而言,本科留學生在薪酬上的落差更大。

在巨大的競爭壓力下,留學生獲取就業信息的方式也發生轉變,小紅書成爲留學生們的求職“新寵”,而用人單位主要還是通過比較傳統的網絡招聘以及內推來獲取人才。

今年《報告》的有效樣本達9413份,覆蓋全國32個省市行政區域和部分海外國家及地區。十年間的有效問卷近七萬份。覆蓋三類主要人羣:有留學意向的學生和家長,已有留學經驗的學生,參與單位招聘的社會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