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元春:中國大概率會在2025年到2027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本站財經智庫原創文章轉載需經授權。本文不構成投資決策

劉元春(上海財經大學校長)

60s要點速讀:

1、我們團隊預測,到2025年中國人均GDP將達到13700美元,到2027年人均GDP達將到15700美元。預計高收入國家門檻值每年增加200美金,到2025年,高收入國家門檻值將在1.4萬美金左右的水平。因此,中國大概率會在2025年到2027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2、未來五年是突破修昔底德陷阱危險期,也是扭轉不平衡、不對稱博弈的關鍵期。2015年,中國GDP達到美國GDP的60%,中美大國衝突競爭全面拉開帷幕;2019年中國GDP達到美國GDP的66.8%;2020年達到70%;2021年達到創歷史新高的76.1%。

正文:

首先,未來五年是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五年。2021年,中國人均GDP 爲12551美元,距離高收入國家門檻值——1.3萬美元只差500美元。因此,只要中國經濟增速穩定地比世界經濟增長速度零點幾個百分點,就能夠在2025年到2027年的階段穩定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我們團隊預測,到2025年中國人均GDP將達到13700美元,到2027年人均GDP達將到15700美元。預計高收入國家門檻值每年增加200美金,到2025年,高收入國家門檻值將在1.4萬美金左右的水平。因此,中國大概率會在2025年到2027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按照最新公佈和今年預測的數據,疫情三年平均增長速度在4.7%,與我們原來所假設的5.5%有很大差異。尤其是在2035年,要達到初步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按不變價格計算,GDP增量和人均GDP再翻一番。那麼,2020-2035年中國平均增長速度要達到4.83%,在“十四五”期間以及2022年-2027年這個時間段,平均增速要達到5.5%左右。明年GDP增長速度能否超過5.5%,同時到2024年、2025年能否達到5.5%-6%的增速,考驗的實際是整個經濟發展模式動能

發展經濟學高度重視中等收入陷阱,因爲中等收入陷阱的跨越是一個國家經濟制度更爲成熟、經濟運行體系更爲穩定、經濟增長動能更爲常態化的標誌。相反,如果沒有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經濟發展、社會發展與政治生態之間的良性互動關係就不會出現,就會出現像拉美那樣危機和興衰的交替現象

第二,未來五年是突破修昔底德陷阱危險期,也是扭轉不平衡、不對稱博弈的關鍵期。2015年,中國GDP達到美國GDP的60%,中美大國衝突競爭全面拉開帷幕;2019年中國GDP達到美國GDP的66.8%;2020年達到70%;2021年達到創歷史新高的76.1%。平均來看,2015年-2019年,中國佔美國GDP比重每年提升1.4個百分點;過去三年每年提升4.6個百分點,是一個加速趕超的過程。

2022年前三季度中國佔美國GDP的比重回落了差不多9個百分點,僅爲68.3%,因爲中國實際增速從2021年的8.4%回落到今年的3.2%左右(名義增長速度6%左右),而美國今年的實際增長速度在2%點多,但名義增長速度是9.0%。也就是說,美國今年名義GDP增速超過中國三個百分點,再加上到目前爲止人民幣貶值8.8%左右。由此來看,未來中美之間的博弈不會一馬平川,中美之間GDP的總量也不是簡單的直線上升,其中會有曲折。當然我們堅信,到明年,中國佔美國GDP比重會全面回升,預計明年中國GDP增長速度會達到5.5%左右。多個國際團隊預測美國明年GDP增長速度基本在0.8%的水平。按照這樣的預測,假設人民幣幣值穩定,明年中國會達到美國GDP的73%;如果人民幣對美元升值5%,該比重會重新回到76%的水平。

一般認爲,85%是大國博弈的一條分界線。一旦新興崛起的大國GDP超過守成大國的85%,大國博弈基本上就從不對稱的博弈轉換成對稱博弈,新興大國將迫使守成大國從傳統的單邊霸凌模式,向共榮狀態進行轉變。而這個階段恰恰是新興大國和守成大國擦槍走火的高發期,也是一個危險期。

預計2022年-2027年,中國GDP將從美國GDP的70%左右上升到85%左右,這將是衝突高發的核心的階段。如果中國在這幾年能夠扛住美國的各種壓制,將會在2027年、2028年左右全面迫使美國戰略的調整。今年10月,美國國防戰略報告對於中美經濟形勢的新的評估認爲,按現行匯價測算,2028年左右中國GDP總量有可能超越美國GDP總量。他們也確定,未來十年是中美博弈,特別是美國遏制中國的窗口期

第三,未來五年是突破李約瑟之迷,“卡脖子”問題全面突破的關鍵期。中國在一些關鍵技術核心技術佈局上,並非是從中興事件華爲事件後開始的,2002年中國提出新型工業化道路,2009年國家系統制定新型戰略性產業規劃,2012年全面出臺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2015年制定中國智造2025年規劃。這二十年完成了一個初步的技術進步週期。未來幾年將是一個對科學技術的可行性、產業的可行性、市場的可行性的大檢驗期。在美國進行產業鏈、供應鏈全面佈局之後,國內大循環是否還能夠高效運轉,在未來幾年可能會得到全面檢驗。

第四,未來幾年是全面以實體經濟發展,以高端製造業發展爲核心的關鍵期,也就是學術上講的突破鮑莫爾成本病的關鍵時期。隨着一國GDP不斷擴大,財富不斷積累,非貿易品和一些傳統的服務業的成本上升,大量的勞動和資源要向服務業這些勞動效率更低下的部門集聚,從而導致生產效率下降,同時伴隨着非貿易品的快速提升和貿易品產業的空心化泡沫化的現象出現。因此,如何在戰略制定上突破鮑莫爾成本病就顯得非常重要。

大國崛起首先要建立適應新形勢的、新的激勵相融體系。二是我們能夠集衆智來形成真正的戰略,能夠處理國內與國際,國有與民營,地方與政府,實體與虛擬之間的幾大戰略關係。這恰恰需要我們在一些關鍵領域進行改革。根據我們團隊的研究,要素市場的改革能夠使中國潛在增長速度提升兩到三個百分點。中國TFP貢獻程度能不能達到美國60%-80%的水平,實際上取決於我們在關鍵領域的改革。

未來我們要面對的不僅僅是各種外部挑戰,更大的挑戰來自於內部利益結構重構,來源於智慧的重新凝練,來源於一些系統性風險的化解。因此,未來五年是我們要把握的關鍵五年。

(整理自劉元春於2022年12月28日在中國宏觀經濟論壇上的發言,未經本人審定。)

本站財經智庫(微信公號:wyyjj163) 出品

本站財經智庫是本站新聞打造的財經專業智庫,整合本站財經原創多媒體矩陣,依託於上百位國內外頂尖經濟學家的智慧成果,針對經濟學熱點話題,進行理性、客觀的分析解讀,打造有態度的前沿財經智庫。歡迎來稿(投稿郵箱:cehuazu201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