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年效應逐漸消退?各醫院迎來元旦寶寶 新生兒人數恐創新低

婦產科醫師認爲,龍年效應對生育率的影響已不復以往。記者賴昀岫/攝影

今天是元旦,各醫院陸續迎來元旦寶寶,不過少子化浪潮襲來,婦產科醫師認爲,從目前公佈的數據看來,龍年效應未充分發揮,2023年的新生兒人數,可能低於2022年。

內政部日前公佈,截至2023年11月,新生兒出生數累積12萬3992人,若依每月平均新生兒出生數約1.1萬計算,全年有望保13萬關卡,但仍可能低於2022年的13萬8986人,創下新低。

檯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陳思銘說,整體社會經濟局勢影響,導致年輕人對生小孩沒信心,過往在龍年生育率會有一波提高,但現在看來跟平常差不多,是需要擔心的國家問題。

高齡產婦是另一個問題,陳思銘指出,以前來產檢的,多半是適齡孕婦,但現在不是很年輕就是很年長,後者因爲晚婚,導致受孕率像溜滑梯般下滑,政府雖有些政策鼓勵不孕,但更應該積極鼓勵年輕人生,否則高齡生產的生育率沒有高很多,生產事故卻比較高。

針對人工生殖法修法是否有助提高生育率,陳思銘認爲,「會有一些幫助,但並不多」,因爲很多人不願意生的關鍵在於,認爲現在的大環境、物價上漲等因素,沒有一點經濟基礎不太敢生養小孩。

臺灣母胎醫學會理事長、臺北長庚醫院產科主任蕭勝文同樣沒特別看好龍年效應,前2次龍年分別爲2000年和2012年,前者碰到千禧年因素,該年新生兒人數約30萬,有明顯上升,到了2012年雖微幅上升,但影響沒有以前大,到了2024年,持平就算不錯了,因大環境導致生得少,高齡、多胞胎、早產等原因,婦產科醫師的照護負擔並未減少。

蕭勝文以臺北市政府生育補助爲例,今年元旦補助的政策中,有1項爲擴大補助婚後孕前健康檢查,將未婚者納入婚後孕前健康檢查的補助對象;另提供懷孕婦女子癲前症篩檢,設籍臺北市懷孕第9至13周的婦女,或配偶設籍臺北市懷孕第9至13周的新移民婦女均列爲補助對象,對生育政策多少有幫助。

蕭勝文指出,人工生殖相關補助放寬,歷年新生兒數創新高,雖然生育率仍低,但接受試管跟人工生殖的媽媽逐年增加,不過現在僅限異性夫妻,放寬相關限制,有助提升相關生育率,但仍待社會進一步討論。

2023年新生兒出生數恐創下新低。記者賴昀岫/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