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等待器官14萬人次每年移植僅2萬 政協委員提案區域共用

大陸等待器官14萬人次每年移植僅2萬,政協委員朱同玉提案區域共用。(朱同玉提供)

澎湃新聞6日報導,大陸全國政協委員、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朱同玉在2024年大陸全國兩會上,提交《關於完善醫學中心城市器官捐獻區域共用機制的提案》,他說,自2015年1月1日起,中國全面停止使用死刑犯器官,逐步建立起了完整的器官捐獻與移植的法律法規保障體系、政策支撐體系、工作監管和品質控制體系,器官捐獻與移植工作取得巨大成就,但供需矛盾仍然巨大。大陸登記等候器官捐獻有14萬人,但每年移植數僅2萬,因此呼籲區域共用解決。

朱同玉指出,當前,中國有上百萬終末期腎臟衰竭患者接受透析治療(洗腎),每年新發肝衰竭患者人數約爲50萬-100萬人。據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用系統(COTRS)2023年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已登記等待器官移植的人數已超過14萬人,但每年器官移植的數量不到2萬例,大量患者在苦苦等待移植,有的在等待中去世。

「當前存在一個凸出的問題,器官分配區域與醫療服務區域不匹配。」朱同玉在提案進一步指出,器官獲取和分配基本以省域爲界,捐獻器官主要在省內共用,跨省器官分配僅佔極小部分,且這種趨勢越來越明顯。北京、上海等高水準醫療中心城市的服務區域涵蓋大陸全國,大量需要移植的器官衰竭患者來自各地,但他們的器官獲取範圍受限於北京、上海,並不能覆蓋到周邊醫療服務區域。然而,上海、北京等醫療中心城市面臨的一個凸出問題是尿毒症等求醫患者數量衆多,導致了器官移植等待時間明顯高於其他城市。

對此,朱同玉建議,依據患者來源和等待時間等因素,科學規畫器官獲取的地域限制,鼓勵和促進區域器官共用,建立區域間的器官共用機制。例如,上海可以與長三角地區的其他城市建立共用分配網路,北京可以與京津冀地區進行器官分配共用,這樣更加配合醫療服務能力的區域規畫。

「建立區域間器官共用機制,一方面可以有效緩解器官供需矛盾,提高器官移植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挽救更多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提升人民羣衆的健康水準。」朱同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