祿豐新型恐龍 孫氏彝州龍亮相

祿豐世界恐龍博物館陳列的「孫氏彝州龍」。(新華社

「孫氏彝州龍」的頭骨照片骨骼成分線條圖。 (新華社)

喜愛恐龍的民衆又可認識新型恐龍了。大陸雲南祿豐縣發現的「孫氏彝州龍」,較祿豐目前已知的所有其他基幹腳型類更爲進步。該頭骨化石保存非常完整,形態特殊,對恐龍演化過程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

2002年大陸科學家在祿豐發現一種中型基幹蜥腳型類恐龍化石。2014年展開研究,日前獲正式命名「孫氏彝州龍」,相關研究論文今年9月7日發表在英國自然科學領域期刊《科學報告》上。

命名向孫艾玲致敬

新華社14日報導,論文第一作者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張茜楠表示,「孫氏彝州龍體長約7公尺,目前裝架展示於祿豐世界恐龍谷博物館中。新種的命名,是爲了向中國古脊椎動物學家孫艾玲在研究領域作出的傑出貢獻致敬。」

張茜楠說,孫氏彝州龍的頭骨形態特殊,如上頜開始出現脣側齒板,眶前孔和外下頜孔縮小,淚骨垂直等特徵都與蜥腳類更爲接近,分支系統學分析結果顯示其屬於蜥腳形類,較祿豐目前已知的所有其他基幹蜥腳型類更爲進步。

該研究提供了完整、立體的頭骨形態學資訊,也豐富了基幹蜥腳型類恐龍的多樣性。同時,這一研究也表明頭骨的鑲嵌式演化在蜥腳型類不同屬種間差異,比以往認識的更爲複雜,孫氏彝州龍代表了向蜥腳類起源的演化過程中的重要一環。

特殊頭骨化石完整

80年前,距今約1.9億年的「許氏祿豐龍」在雲南祿豐被發現,此後,祿豐及其周邊地區的下侏羅紅層成爲世界上保存同期古脊椎動物化石最好的產地之一。大陸中國科學院多次對祿豐地區進行了野外考察,並收集了衆多室內標本的相關資料,以期深入研究中國蜥腳型類的演化。

據《雲南日報》13日報導,孫氏彝州龍早在2002年便由祿豐縣國土資源局發現並組織挖掘,2014年展開研究,至今年初形成研究成果。該恐龍化石標本發現於毗鄰祿豐盆地川街盆地,較祿豐目前已知的所有其他基幹蜥腳型類恐龍更爲進步。

祿豐縣國土資源局地質遺蹟保護管理所所長王濤表示,難得的是,該恐龍頭骨化石保存非常完整,形態特殊,對早期恐龍的進化史以及中晚期恐龍的演化過程,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