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港觀盤-矽谷銀行事件衝擊區域性銀行

相對上,其他銀行存戶背景分散,美國經濟較預期強勁,存款外流的速度較慢,擠兌風險自然較低。另外,擠兌可以觸發信心危機,當局表示,連同非保障的部分,存戶可取得SVB全部存款,聯準會也將設立銀行貸款機制(Bank Term Funding Program)提供資金,算是穩住了存戶信心,暫時未見擠兌有擴散跡象。

相形之下,資產負債錯配是整個行業面對的問題,情況較令人擔心。銀行爲了賺取收入,在收到存款後會借出資金,買債是方法之一。年報上,SVB持有的債以國債及抵押證券爲主,不算太高風險,真正問題在於債券的年期。年期愈長,債價對利率敏感度愈高,同樣升息幅度,越敏感代表債價跌幅愈深。存戶提款,銀行要賣出債券套現,賣出的債年期愈長,銀行面對的損失愈大。在聯準會激進升息下,SVB的2022年底年報顯示,視乎年期,賣債套現需要承受10%~17%的損失。

那爲何不買短債呢?的確,存款和定期及債券不同。定期及債券的資金流可被預測,但存款就難以估計何時會被提取。以存款爲主的銀行,買短債的風險當然低很多。但在2022年前,孳息曲線向上斜,短債利率幾乎是零。銀行要靠借出存款,買債賺取收入,收入不是來自信貸風險,就是來自長債的利率風險,SVB選擇了承受利率風險,買高評級長債賺取收入也是無可厚非,畢竟到期拿回面值的機會極大。

另外,公司入帳的方式也引起討論。簡單而言,若公司打算持有債券至到期(Held to Maturity),在此之前,債價浮動所引起的收入(或損失)是沒有「入帳」的。其中一個影響,將令公司的資本比率提升,SVB的母企普通股權一級資本比率(CET1)達到12%,高於法例要求的7%,與其他銀行無異。值得一提的是,SVB持有至到期的債券現值,即是賣出時會承受的損失在年報中是有列出的,企業在這一部分是沒有隱瞞。

整體而言,SVB事件對市場有以下的影響:第一,爲了穩定存戶信心,儘量減少提款,銀行可能需要提高存款利率,這意味着銀行的盈利將下降。第二,當局需提高銀行間的流動性,事實上,聯準會近期的資產負債表有所回升,這和現行的緊縮貨幣政策相違背,最壞的情況是通膨壓不下,利率也維持高檔,讓資產市場持續受壓。

第三,長遠而言,監管機構可能要求銀行提高流動性,如持有更多短債,這代表在正常孳息曲線向上的情況下,銀行的盈利能力將下跌。第四,當局或加強監管區域性的中型銀行,它們的經營環境或將更艱難。

美國區域性銀行股在短期可能持續波動,但中長線的投資前景並不理想。展望本月的議息會議,聯準會將需面對升息遏制通膨,抑或降息/暫停升息保銀行的兩難。此觀點正在近兩週美國利率期貨中上演,由就業數據起反映可能需升息50基點,但矽谷銀行業事件導致不升息的機會增加,甚至有降息的可能性。

一旦未來升息步伐有所放緩,或爲金價提供升值機會,投資者可因應風險取向,研究相應金價敏感度的投資標的,如SPDR金ETF或紫金礦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