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高齡化引發墓地危機 開始推行「生態葬」

大陸高齡化嚴重,死後葬身之地稀缺,「墓地危機」引發各國關注。法國學者分析,大陸每年新增的墓地面積,相當於1/3個巴黎,換算約1/9個臺北市;爲解決墓地不足問題,大陸各地開始推行「生態葬」、家庭合葬,但民衆接受度仍待提升。

法國學者伊莎貝爾表示,雖然中國擁有全球第三大領土面積,但墓地明顯不夠用,安置骨灰處也相當缺乏。中國每年新增的墓葬用地達30多平方公里,相當於1/3個巴黎、1/9個臺北,可以預料不只死者得面臨「墓地爭奪」,活人、殯葬業也將加入搶地大戰

爲緩解當前「墓地危機」,大陸各地開始推行較爲節省土地的安葬法,包括「生態葬」、家庭合葬、鼓勵將骨灰遷入公墓或骨灰樓堂。不過根據陸媒實際調查,雖然民衆對生態葬接受度有提高,但「不一定會選擇生態葬」。

廣州提倡生態葬模式已有多年,但選擇這種模式的家庭仍佔極少數。位於花都區金鐘墓園爲了響應節約土地墓葬模式,園區開發了小型生態墓葬區。但墓園方表示「多數家庭經過考慮後,仍會選擇傳統墓碑安葬。」

都市化程度高的上海,更早在2008年就開始研究複式家庭葬、花壇葬、海葬等生態葬。上海目前已落葬墓穴近161萬個,但生態葬比例僅佔總量1成多。廈門此前力推環保又省錢的生態葬,但從2006年到2015年10年間,竟然僅有1人選擇樹葬、3例花壇葬。草坪葬接受度稍微高些,有19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