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經濟下行壓力明顯增大 類停滯性通膨風險上升

大陸經濟下行壓力明顯增大,類停滯性通膨風險上升。(shutterstock)

大陸能耗雙控、限電限產衝擊顯現,9月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跌破榮枯線,刷新19個月低點。生產和新訂單指數均跌入萎縮區域,同時,原材料購進價格和出廠價格指數雙雙升至4個月高位。專家指出,在供需兩端放緩同時,價格指數持續擡升,大陸經濟「類停滯性通膨」風險上升,經濟下行壓力明顯增大。

大陸國家統計局今(30)日公佈9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爲49.6%,低於上月0.5個百分點,降至臨界點以下,也是2020年3月以來的最低點。

據路透援引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軍分析稱,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全面由擴張進入收縮,中國經濟進入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非典型停滯性通膨」時期。他解釋稱,就是一方面有明顯的增速放緩跡象,但還是正增長;同時也有明顯的物價上漲發生,不過主要集中在上游原材料和工業品領域。

從分項指數來看,供需兩端放緩,9月生產指數降至49.5,亦爲去年2月以來最低水準,也是19個月以來首次跌入萎縮區域;需求呈現較爲明顯的回落跡象,新訂單指數連續兩個月處在50下方,連降4個月至49.3;新出口訂單連降5個月至46.2。

與此同時,價格指數雙雙上升,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和出廠價格指數分別爲63.5和56.4,高於上月2.2和3.0個百分點,均創下4個月高點。

中國物流信息中心分析稱,PMI放緩內在影響因素主要是國內外需求增速趨勢性放緩,企業生產動力減弱,外在影響因素是能耗雙控政策的實施,部分地區耗能較高的基礎原材料企業生產經營有所下降。

界面新聞援引粵開證券研究院副院長、首席宏觀分析師羅志恆分析稱,除製造業本身外,需求走弱也在很大程度上對製造業產生負面作用。現在的情況是居民就業和收入預期都不穩定,這進一步影響到消費增長和需求,最終拖累了生產。

此外,羅志恆指出,政府對房地產市場的嚴格調控也會帶動製造業相關生產下降;海外經濟恢復放緩,疊加海運運力緊張和運費上漲,可能令中國出口增速從高位回落。

同時,今(30)日公佈的9月財新中國製造業PMI上升0.8個百分點至50.0,雖落於榮枯線上,但仍爲17個月來次低。這一走勢與國家統計局製造業PMI並不一致。

財新智庫高級經濟學家王喆表示,9月財新中國製造業PMI恰好落於榮枯線上,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一方面,新冠疫情對製造業需求、供給、流通的影響還在持續,海外疫情和運力緊張導致外需拖累總需求,疫情管控對物流的阻斷依然明顯,內需有所分化,中間品和投資品需求較好,消費品需求疲弱,折射消費者購買力的不足。

另一方面,供給約束凸顯,原材料價格持續高企,限產措施亦對生產形成制約,進而擠壓就業,並最終弱化了需求。有鑑於此,未來數月政策重點應圍繞完善疫情防控和緩解供給側壓力,在促進就業、維持原材料價格穩定、保障供給平穩有序、能耗雙控達標等多目標中尋找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