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科學家爲貓、狗接種新冠病毒 發現幼貓死後「肺部大量損傷」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各國都積極研發疫苗,有些已展開動物、人體實驗。(圖/路透社

記者蔡紹堅綜合報導

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獸醫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動物疫病防控高級別生物安全實驗室的研究團隊近日發表了一篇論文,他們研究了與人類密切接觸的動物對新冠病毒易感性,認爲病毒在狗、豬、雞、鴨身上的複製效果不佳,但在貓及雪貂身上卻很有效,而接種病毒後死亡的幼貓肺部還出現了大量損傷。

根據《澎湃新聞》報導,研究團隊3月31日將論文(Susceptibility of ferrets, cats, dogs, and different domestic animals to SARS-coronavirus-2)發表到bioRxiv平臺上,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農科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動物流感基礎與防控研究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陳化蘭,以及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所長、國家動物疫病防控高級別生物安全實驗室主任步志高。

團隊研究了與人類密切接觸的動物對新冠病毒的易感性,其中,雪貂經常被用作人類呼吸道病毒的動物模型,因此,研究團隊首先測試了雪貂對新冠病毒的敏感性,並使用了兩個新冠病毒毒株,分別爲來自武漢華南海鮮市場F13-E和來自一位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CTan-H。

研究團隊對雪貂分別經鼻內接種105pfu的F13-E或CTan-H,並在接種後第4天實施安樂死(pi)。收集每隻雪貂的鼻甲軟齶扁桃體氣管、肺、心臟脾臟腎臟胰腺小腸大腦肝臟,用qPCR和病毒滴定法進行病毒RNA測定。研究結果表明,所有4只雪貂的鼻甲、軟齶、扁桃體中均檢測到病毒RNA和傳染性病毒,但在其他檢測組織中均未看到。

研究團隊認爲,這些結果表明,新冠病毒可以在雪貂的上呼吸道複製,但沒有檢測到在其他組織中的複製。

▼研究團隊對貓進行了研究。(圖/CFP)

貓、狗跟人類有密切接觸,研究團隊也進行了研究,對5只8個月大的亞成年家貓(遠交系)經鼻內接種了105pfu的CTan-H,其中2只貓計劃在第6天實施安樂死,以評估器官中的病毒複製情況。3只貓被放在隔離器內的單獨籠子裡。爲了監測呼吸道飛沫傳播,分別有一隻未受感染的貓被放在與每隻接種病毒的貓相鄰的籠子裡。

第6天實施安樂死的2只亞成年家貓中,鼻骨、軟齶和扁桃體中均檢測到了病毒RNA,其中一隻的氣管,以及另一隻的小腸中也分別檢測到病毒RNA。然而,這兩隻貓的任何肺樣本中都沒有檢測到病毒RNA。在這些貓的病毒RNA陽性的鼻骨、軟齶、扁桃體和氣管中檢測到傳染性病毒,但在病毒RNA陽性的小腸中沒有發現傳染性病毒。

病毒傳播研究中,第三天2只接種病毒貓的糞便中檢測到RNA病毒,第5天所有3只接種病毒貓的糞便中均檢測到RNA病毒。處於病毒暴露風險的3只貓中,有一隻的糞便在第3天檢測到病毒RNA。

▼研究團隊認爲狗對新冠病毒不敏感。(圖/CFP)

糞便呈病毒RNA陽性的接種病毒貓在第11天實施了安樂死,接種病毒貓的軟齶和扁桃體,以及病毒暴露貓的鼻骨、軟齶、扁桃體和氣管中檢測到病毒RNA。

在第12天,研究團隊對剩下的貓實施了安樂死。在一隻接種了病毒的貓的扁桃體、另一隻接種了病毒的貓的鼻骨、軟齶、扁桃體和氣管中檢測到病毒RNA,但在兩隻病毒暴露貓的任何器官或組織中均未檢測到病毒RNA。

通過ELISA和中和試驗,在所有3只接種了病毒的貓和1只暴露於病毒的貓的體內均檢測到新冠病毒抗體

研究團隊還在幼貓(70至100天)中重複了上述在亞成年貓中的複製和傳播研究。對接種病毒後於第3天死亡或安樂死的幼貓樣本進行的組織病理學研究顯示,這兩隻貓的鼻腔和氣管粘膜上皮以及肺部均有大量損傷。

研究團隊認爲,這些結果表明,新冠病毒可以在貓體內有效複製,幼貓更容易被感染,且病毒可以通過呼吸道飛沫在貓之間傳播。

研究團隊也對狗、豬、雞、鴨進行了類似的研究,但狗對病毒的敏感性較低,豬、雞和鴨子在內的家畜對病毒也不敏感。

研究團隊還提到,新冠病毒在雪貂上呼吸道的有效複製,使雪貂成爲評估針對COVID-19的抗病毒藥物或候選疫苗的候選動物模型。

研究團隊並強調,這項研究中使用的貓對新冠病毒高度易感,對貓新冠病毒的監測應被視爲消除目前COVID-19流行的一種輔助手段

論文連結: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3.30.015347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