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媒新視界-大陸兩會的「乾貨」與「水貨」

3月3日,大陸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圖爲記者在人民大會堂外使用手機直播。(新華社)

大陸全國兩會如火如荼進行,〈2016政府工作報告乾貨版〉、〈十三五規畫綱要乾貨搶先看〉、〈乾貨:兩會「新詞兒不學習,小心落後一整年」〉、〈全是乾貨!部委負責人兩會上響應十大熱點問題〉。《人民日報》近日刊發評論員李斌的文章〈喜見兩會幹貨多〉,發現「乾貨」一詞在兩會報導中頻繁出現。

乾貨一詞頻出現

不少代表委員的發言讓《人民日報》評論員印象深刻,讓他直奔主題說「乾貨」是直言不諱提出批評,比如,關注行政審批改革的代表委員建議對「奇葩證明」動真格,關注土壤污染的代表委員呼籲開展普查摸清家底、制定土壤污染防治規畫,關注扶貧開發的代表委員則嚴厲斥責個別貧困地區借扶貧開發、對口幫扶搞「形象工程」和「躍進工程」。總之,這位評論員對議案提案的質量和小組討論的水平都給予高度評價

有乾貨,當然就有水貨。亞洲通訊社社長徐靜波在「靜說兩會」專欄坦率批評了一些代表團媒體開放審議會「乾貨」太少,「水貨」太多。具體表現爲代表的發言都是預先安排的,來自基層的代表,當着省委書記省長,發言的內容和模式幾乎是千篇一律:先「激動」,後「感謝」,接下來就是「彙報工作」。即使有意見,也是說「建議」。甚至有些代表團的記者提問環節也是事先指定好媒體,因此總會看到境外記者提出抗議的場面

其實,上述問題都是老生常談了。共識網在今年兩會期間重新發表了兩年前的一篇舊文,希望兩會不要開成慶功會、頌聖會、表態會、無聊會、啞巴會。著名作家李承鵬的一篇雜文長江後掌推前掌〉也再度現身社交網路作者諷刺大陸最資深的全國人大代表申紀蘭是「一個永恆的肉身版同意牌投票機」,同時調侃大陸根深蒂固的政治文化:老中青三代都在鼓掌,長江後掌推前掌,前掌修成仙人掌

大陸民主操練場

被輿論詬病的「水貨」還不止一些代表委員。《中國青年報》記者陳璐就記錄下了一次誇張的媒體追星場面:「在一次政協文藝界別組討論間隙全國政協委員、導演馮小剛起身去了衛生間。十幾位記者立即追隨過去,苦苦守候。」那麼,苦苦守候的記者們想問什麼問題呢?有媒體披露,很多問題跟兩會八竿子打不着。比如有記者問馮小剛:拿了金馬影帝后是否還會當導演?更讓人哭笑不得的是還有記者問同爲全國政協委員的劉翔:你和新婚妻子度假的感受如何?

什麼纔是代表委員正確的履職姿勢呢?就大陸財長聲稱工資增長過快損害勞動者利益這一話題,《中國青年報》評論員曹林撰文指出,兩會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來「吵」的,因爲兩會是參政議政平臺,也是一個利益博弈平臺,沒有爭鳴就沒有共鳴,沒有辯論就沒有能平息爭論的結論。遺憾的是,這位評論員發現博弈的戰場不是在制度化的兩會上,而是在網路上。換言之,兩會上代表委員們正襟危坐,一團和氣,鮮有交鋒,被代表的網民們卻吵得一塌糊塗。

正如《人民日報》援引一位資深記者所言,兩會是大陸民主的操練場,正是在一次次的操練中,民主政治走向進步。希望無論是代表委員,還是各路媒體都能更多聚焦「乾貨」,向「水貨」說不,共同推進大陸的民主政治。(作者爲大陸自由作家、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