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日烘培職人想念家鄉果物 醬煮桶柑研發東勢橘餅

旅日烘焙職人劉光勝因懷念家鄉的橘子,選用友善耕作的桶柑醬煮內餡,以北海道蘋果派改良做法,獨創「東勢橘餅」。(劉光勝提供/王文吉臺中傳真)

旅日烘焙職人劉光勝因懷念家鄉的橘子,選用友善耕作的桶柑醬煮內餡,並以北海道蘋果派做法,獨創「東勢橘餅」。(王文吉攝)

「東勢橘餅」內餡選用東勢出產的桶柑,整顆連皮帶肉入鍋醬煮。(劉光勝提供/王文吉臺中傳真)

旅日烘焙職人劉光勝獨創「東勢橘餅」,外盒包裝設計是復古瓦楞水果箱,呼應「東勢水果之鄉」美名。(王文吉攝)

「東勢橘餅」以北海道蘋果派改良做法,製作過程以手工延折2回,層層堆疊,產生富有厚度的酥脆餅皮。(劉光勝提供/王文吉臺中傳真)

「東勢橘餅」以北海道蘋果派改良做法,餅皮酥脆清爽,桶柑內餡酸甜適中。(王文吉攝)

劉光勝鍾情烘培,選用部落及農漁家物產製作麪包及糕點,食材地圖包括花蓮土肉桂、臺東雪花鹽、阿里山黑糖、麻豆玫瑰等。(劉光勝提供/王文吉臺中傳真)

冬天橘子紅了,除了剝皮鮮吃,旅日烘焙職人劉光勝創新「橘餅」吃法。他因懷念家鄉的橘子,選用友善耕作的桶柑,連皮帶肉醬煮,並以北海道蘋果派做法,研發「東勢橘餅」,餅皮酥脆清爽,內餡酸甜適中,外盒是復古瓦楞水果箱,呼應「東勢水果之鄉」美名。

38歲的劉光勝畢業於高雄餐旅學校烹飪系主攻中餐,曾到餐廳、飯店當學徒,後來發現自己對烘培有興趣,便隻身前往日本學習東京麪包技術,更遠赴北海道果子工坊交流,返臺之後,持續往來臺日兩地長達8年精進烘培技術,

劉光勝說,臺灣師傅重視經驗傳承,日本則是注重科學及標準作業流程,讓他學到有點固執、甚至龜毛的職人文化精神。劉光勝返臺之後被食品廠延攬擔任技術顧問及研發人員,選用臺灣出產的芒果、鳳梨、荔枝等農產品,前後開發近200種甜點及麪包。

幾年前劉光勝在家鄉開創人氣烘焙坊,一炮而紅,後來北上發展,選在有小日本的天母創業「北海道職男的部落美味」,並打出「濃源圃」品牌,標榜選用部落及農漁家物產,食材地圖遍佈臺灣各地,包括花蓮土肉桂、臺東雪花鹽、阿里山黑糖、麻豆玫瑰、北竿昆布等。

劉光勝去年推出海昆布麪包,選用馬祖、日本昆布及臺東長濱部落海鹽。他說,這款帶有濃濃海味的麪包,採用義大利奧莉塔橄欖油,剛好搭上油品商的直播順風車,拉擡海昆布麪包熱賣,粉絲之間口耳相傳,反應熱烈。

「樹豆」富含營養,早期和芋頭、地瓜一樣,都是原住民族的主食。劉光勝研發「原味十足」的深抹茶紅樹豆麪包,選用臺東初來部落紅樹豆,跟抹茶意外超搭,以學到的日本烘培技術製作,貌似日本麪包卻有濃濃臺灣魂。

劉光勝出身臺中,父母在東勢種植文旦柚、桶柑、椪柑、茂谷等。長年旅外的他,時常懷念家鄉的水果,於是改良北海道蘋果派做法,選用友善耕作的桶柑,研發「東勢橘餅」。

劉光勝說,桶柑有特殊果香,是柑橘家族的夢幻逸品,整顆連皮帶肉入鍋醬煮,加入桃園復興阿美族部落出產的肉桂皮、阿里山黑糖等,完成的桶柑果膏爽口不膩,不盡可沖泡茶飲,也可醃肉拌菜,賦予新鮮柑橘更多吃法。

劉光勝更利用桶柑果膏,製成東勢橘餅的內餡,做法傳承北海道蘋果派,以手工延折2回,層層堆疊,產生富有厚度的酥脆餅皮,少油的配方更讓橘餅吃起來不油膩,如同桶柑的精華濃縮,讓吃糕點也有新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