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生家長的擔憂

開學伊始,正是新生報到的日子,偌大的東海校園,看到許多新生家長利用報到後的空閒漫步校園。就在校園餐廳,偶然聽見兩對陸生家長談及讓小孩臺念大學的擔憂。一位家長提及許多原先報名來臺的陸生,最後都選擇放棄,因爲兩岸關係不好,在網路上看到的都是在批評臺灣政府數典忘祖、去中國化,很擔心動武后,小孩會成爲臺灣政府人質

另一位家長又掛心,小孩會因政治立場不同,被臺灣學生排擠,還特別交待他們不要隨便發表政治意見,不能參與任何政治活動,注意言行舉止,萬一莫名奇妙地被扣上「共諜罪名,那就完蛋了;第三位家長甚至引用臺灣的媒體報導,指出臺灣大學畢業生的競爭力排名又下降,很憂心拿臺灣的大學文憑,畢業後大陸貼標籤,難找工作,而且臺灣目前人才出走嚴重,留不住人才,所以大學畢業後會再送小孩到國外鍍金

筆者曾擔任學校副國際長,負責招陸生的工作,聽到這些怨言感到十分憂心。爲何到臺灣受教會讓家長感到無比擔心,而非放心期待來臺就學的知能提升?

相對於過去與陸生家長會面時,他們總是會說,「送來臺灣念大學,非常值得」,因爲臺灣就學環境好,臺灣人素質高、教養好,在臺灣社會看到豐富的中華文化被維護,是溫良恭儉讓的體現,非常樂意送孩子來臺,體驗臺灣的人情味與良好的社會環境,並且會鼓勵他朋友的小孩也來臺就學。即便是來臺僅半年的交換生,在學期結束問卷的回答時,也異口同聲地認爲是不虛此行。如今,誘因不足,光景不再,他們只會告訴想來交換的學弟妹們:不是你所想的,別來了!

誠如近日《人民日報》的報導,陸生赴臺就讀人數創新低。並指出臺灣當前執政黨敵視、相較其他境外生,獨對陸生的政策歧視,以及取得臺灣大學學歷含金量低等3項主因。其體現的箇中問題,正是臺灣當下因爲兩岸關係的對立,犧牲兩岸高等教育的交流機會,許多原已安排的高教學生交流與交換項目被迫取消,更促使臺灣因爲少子化的高教危機即將引爆。

原本開放陸生來臺是促進兩岸和平發展的重要利基,是讓兩岸青年創造共同記憶的最佳場域,尤其是陸生在課堂表現的企圖心與競爭力,其所產生的「鮎魚效應」讓校園更具有求知的活力,讓老師們重燃教學熱誠。更值得的是提供兩岸學子交流與互相瞭解的機會,使他們成爲建構兩岸和諧雙贏,共建和平發展的重要樁角。

而今大陸政策不斷脫軌,兩岸青年交流持續限縮,陸生不來,再加上臺灣少子化、增收的東南亞生也不足以填補,國際排名又直直落,如果大陸政策再不回到正軌,兩岸關係再不改善,臺灣的高等教育勢必加速邊緣化。(作者爲東海大學政治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