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突破性電池技術!傳蘋果汽車2024年投產

(原標題:Exclusive: Apple targets car production by 2024 and eyes 'next level' battery technology)

12月22日消息,據知情人士透露,蘋果公司正在推進其“蘋果汽車項目,並計劃在2024年投產,其可能搭載自主研發的突破性電池技術

自2014年以來,蘋果就從零開始設計自己的汽車,即所謂的“泰坦計劃”(Project Titan),不過進展緩慢。蘋果甚至曾一度放棄了研發全車的努力,轉而專注於研發自動駕駛軟件,並重新評估了自己的目標。曾效力特斯拉的蘋果資深人士道格·菲爾德(Doug Field)於2018年重返蘋果,並於2019年在團隊中裁員190人。

兩名知情人士說,自那以來,蘋果已經取得了足夠多的進步,現在其目標是爲消費者研發全車。蘋果爲大衆市場打造個人汽車的目標與Alphabet旗下無人駕駛汽車子公司Waymo等競爭對手截然不同,Waymo已經制造出無人駕駛出租車,並嘗試提供無人駕駛叫車服務。

知情人士表示,蘋果戰略的核心是一種新的電池設計,這種設計可以“徹底”降低電池成本,並增加車輛續航里程。蘋果拒絕就其計劃或未來產品置評。

不過,即使對蘋果來說,製造全車也存在艱鉅的供應鏈挑戰。蘋果財力雄厚,每年生產數億部電子產品,零部件來自世界各地,但其從未製造過任何汽車。特斯拉用了17年時間才最終實現持續盈利。

目前還不清楚誰會幫助組裝完整的蘋果品牌汽車,但知情人士表示,他們預計該公司將依賴製造合作伙伴。據推測,蘋果仍有可能決定將其努力範圍縮小到只開發自動駕駛系統,該系統將與傳統汽車製造商生產的汽車整合起來,而不是銷售蘋果品牌的汽車。

兩名瞭解蘋果計劃的人士警告稱,與新冠肺炎疫情相關的延遲可能會將蘋果汽車投產時間推遲到2025年或更晚。不過,蘋果已決定從外部合作伙伴那裡獲取支持,包括引入激光雷達傳感器,它可以幫助自動駕駛汽車獲得道路的三維視圖。

另一位知情人士說,蘋果汽車可能會配備多個激光雷達傳感器,用於掃描不同的距離。其中有些傳感器可能來自蘋果內部開發的激光雷達,該公司今年發佈的iPhone 12 Pro和iPad Pro都配備了激光雷達傳感器。此前曾有報道稱,蘋果與潛在的激光雷達供應商進行了談判,但該公司也在研究製造自己的傳感器。

至於蘋果汽車使用的電池,知情人士說,蘋果計劃使用一種獨特的“Monocell”電池設計,通過取消容納電池材料的袋子和模塊,擴大電池中的單個電池來釋放電池組內部的空間。

蘋果的設計意味着,更活躍的材料可以被塞進電池裡,這可能會讓汽車的續航里程更長。知情人士稱,蘋果還在研究磷酸鐵鋰電池,這種電池天生就不太可能過熱,因此比其他類型的鋰離子電池更安全。知情人士在談到蘋果的電池技術時說:“這會將電池推到全新的水平,就像人們首次看到iPhone一樣。”

據悉,蘋果之前曾與麥格納國際公司(Magna International)就生產汽車進行談判,但隨着蘋果的計劃變得不再明朗,談判最後無疾而終。麥格納沒有立即回覆記者的置評請求。

爲了實現盈利,汽車合同製造商通常要求的製造數量也可能對蘋果構成挑戰,因爲蘋果依然是汽車市場的新手。知情人士說:“爲了找到合適的汽車組裝廠,蘋果可能每年需要生產10萬輛汽車,而且還會逐年增多。” (小小)

相關閱讀:

蘋果汽車明年將發佈,但它還有機會嗎?

文 | AI財經社 牛耕

編輯 | 趙豔秋

蘋果電動車可能真的來了,但留給它的機會已經不多。

12月21日,有臺灣媒體報道:臺灣關鍵供應鏈證實,蘋果預計明年9月發佈Apple Car,比原先計劃的提早至少兩年。其原型車已經在美國加州路測試。

仿照蘋果iPhone備料會向供應商催貨的慣例,蘋果也向多家臺灣地區汽車零組件廠提出備貨要求,將它們列入首波供應鏈,包括和大工業、貿聯-KY、和勤、富田等。甚至電動車供應鏈已經出現“美國雙A”的做法,即蘋果和亞馬遜。

但蘋果已經在造車這件事情上因戰略搖擺,浪費了很多年。如今,汽車智能化高端人才被瓜分的差不多,有一票公司在路測里程上遙遙領先,消費者心智也被數個大品牌佔領。蘋果的Apple Car還有機會嗎?

蘋果造車戰略搖擺史

2007年,iPhone面世的同一年,底特律正面臨一場浩劫:通用的季度銷量首次被豐田超過,福特迎來127億美元年度虧損,克萊斯勒被戴姆勒拋棄,無人接盤。

“請喬布斯救救底特律吧”,《紐約時報》如是說。

而喬布斯確實有意成立一家汽車公司。他與時任大衆集團CEO馬丁·文德恩見了面,討論一款名爲“iCar”的產品。2010年,他還單獨約見汽車設計師布萊恩·湯普森,在車內密談時還把後座同事趕了出去。

但也許喬布斯沒有找到一個令他滿意的產品,這些設想最後都沒有落實。2013年,直到喬布斯去世以後,蘋果才推出一款名叫“Carplay”的車載智能操作系統,次年又推出了著名的“泰坦計劃”。

“泰坦計劃”旨在設計一款電動微型貨車,而不是如今的乘用車。蘋果CEO蒂姆·庫克給予這項計劃相當高的規格:可以從其他項目挖人,人數可以超過1000人。這也是蘋果第一次表示要造一臺整車

正如人們盯着蘋果手機專利一樣,當時的人們也爲蘋果的汽車專利所振奮:包括靜音電動車門、無方向盤和油門的汽車內飾、AR顯示器、Lidar傳感器、球形輪子等。

蘋果還在距離庫比蒂諾總部1公里遠的地方,租賃了大量建築物,獲得市政府批准建設“汽車工作區”和“維修車庫”。這些建築物的名字,包括宙斯和雅典娜,都與泰坦息息相關。

在2015年,蘋果註冊了三個域名::apple.car、apple.cars和apple.auto。這似乎預示蘋果汽車終於要上線了。

但真實情況卻讓人們大跌眼鏡。據MacRumors報道,在蘋果內部,連要造什麼車,是完全自動駕駛汽車,還是半自動駕駛汽車,高管間都無法達成一致。2016年,蘋果造車負責人史蒂夫·扎德斯基幹脆退出項目,由另一位已退休高管鮑勃·曼斯菲爾德接手。

此後,蘋果放棄了造車計劃,開始專注智能化軟件部分。2017年6月,庫克表示:“我們專注於自動駕駛系統,這是核心技術,我們視之爲所有AI項目之母。”這似乎宣告了蘋果造車計劃失敗。

這一年,蘋果也取得美國加州機動車輛管理局(DMV)的路測許可,開始在街道上測試改裝後的雷克薩斯RX450h SUV。

但即便如此,仍然有大量的人相信蘋果在製造整車。天風證券的分析師郭明就指出:蘋果仍在研究整車技術,可能在2023到2025年推出蘋果汽車,它將是蘋果的“下一個明星產品”。而最近報道指出,這一時間可能被提前到了2021年。

現在造車,晚嗎?

2020年,沒有一家科技公司不眼饞電動汽車。特斯拉的股價從85美元漲到了695美元,漲了8倍。中國造車新勢力蔚來也漲了16倍。傳統車企和互聯網公司紛紛聯手下場造車。

對蘋果來說,現在造車還來得及嗎?

需要明確的是,科技公司造電動車不在於跟通用搶生意,而是作爲智能化的載體,特別是未來的自動駕駛技術。華爲輪值CEO徐值軍有過判斷:“未來汽車價值的構成70%不會在傳統的車身、底盤上,而是自動駕駛的軟件,以及計算和聯接的技術。”

但蘋果的自動駕駛技術水平,實在不盡如人意。自動駕駛模型訓練需要路測數據,而路測里程不會騙人。2019年,根據加州的公開信息,谷歌Waymo的路測里程超過233萬公里;蘋果儘管沒有數據,但登記的路測車輛從69輛下降到23輛。

在市場調研機構Navigant Research發佈的《自動駕駛競爭力排行榜》裡,蘋果和特斯拉墊底,遠不及谷歌Waymo、通用Cruise或是百度。

另一個值得擔憂的問題是:蘋果不是在開創新賽道,而是作爲跟隨者入場。

達維多定律指出:進入市場的第一代產品能夠自動獲得50%份額。因此如果想佔領主要份額,就要親自發明賽道。蘋果iPhone開創了智能手機品類,蘋果AirPods則開創了TWS耳機賽道。但對於Apple Car,人們還不知道蘋果能發明什麼。

過去三年,蘋果已經從特斯拉挖了大量工程師,如特斯拉工程副總裁史蒂夫·麥克馬納斯、驅動系統副總裁邁克爾·施韋庫奇、首席汽車工程師道格·菲爾德。馬斯克都諷刺道,“如果你在特斯拉幹不下去,那就去蘋果吧。這不是開玩笑。”這些人才能起到多大效果,要拭目以待。

但對蘋果來說,仍有一個機會,就是特斯拉的價格下探正損害“豪華車”的品牌調性,爲蘋果讓出一個位置。在國內,伴隨降價,特斯拉“富人玩具”的地位正在消失,已經有部分車主轉投保時捷Taycan這樣的高端電動車。在海外市場,會不會發生同樣的事情?如果不想當顛覆者,而想成爲高端細分市場的贏家,蘋果可能仍然有機會。

相關閱讀:

日本七大車廠市值不敵特斯拉,豐田社長炮轟:若全是電動車,將發生電力短缺

每經編輯 孫志成

全球最大汽車集團之一的豐田汽車,如何看待汽車行業的電動化趨勢?

據證券時報援引《華爾街日報》報道,豐田汽車的掌門人豐田章男(Akio Toyoda)近日在日本汽車製造商協會年終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他對當前正在興起的“電動車革命”感到不滿。

他認爲,很多企業會消亡,很多投資資金會付諸東流,這個過程中還將釋放出更多的二氧化碳

豐田章男”炮轟“電動車

外媒報道,近日,在日本汽車製造商協會年終新聞發佈會上,豐田汽車掌門人豐田章男(Akio Toyoda)抨擊了電動汽車,稱電動汽車被過度炒作,並聲稱電動汽車會扼殺企業,需要鉅額投資,並排放更多二氧化碳。

豐田章男表示,如果所有汽車都是電力驅動,那麼日本到夏天時將發生電力短缺的情況。另外,向電動汽車全面轉型所需要建立的基礎設施將使日本花費14萬億至37萬億日元(1350億至3580億美元)。他還稱,如果日本過於草率地禁止汽油動力汽車,“汽車行業目前的商業模式將崩潰”,造成數百萬個工作崗位的流失。

豐田章男說,在日本這樣一個大部分電力來自燃燒煤炭和天然氣的國家,電動車對環境沒有幫助。“我們製造的電動車越多,二氧化碳排放就越嚴重,”他說。

豐田章男還說,他擔心政府的規定會讓汽車成爲普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 “高山上的花朵”。

豐田章男(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豐田章男稱:“特斯拉不僅嚴重高估了自己的價值,而且還沒有成熟到足以影響全球汽車發展的趨勢,尤其是在電動汽車技術領域。”他還利用“經營餐廳”作類比“特斯拉聲稱他們的菜譜將是未來的汽車標準,但豐田擁有的是真正的廚房和廚師。”

豐田章男承認,目前特斯拉的估值的確超過了日本七家汽車製造商估值的總和,但他強調稱,豐田目前生產和銷售的汽車數量和種類都比特斯拉多得多。

根據調查機構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特斯拉售出了約367500輛汽車,僅佔豐田平均1000萬輛汽車年銷量的3.4%。而在產能方面的差距則更爲明顯,2020年馬斯克計劃生產50萬輛電動汽車,而豐田的產量則是1074萬輛。

據瞭解,雖然豐田在電氣化汽車領域的發展很早,但其在日本和美國地區均未推出純電動車型,而是推出了氫燃料電池車型;在中國市場也僅僅是逐漸開啓油電混合車型和僅有的兩款純電車型,車型推向市場的節奏還很慢。近年來,豐田汽車努力將更多與當前市場同步的純電車型快速推向市場,這就包括今年豐田在中國市場推出的純電版豐田C-HR、奕澤、雷克薩斯UX等車型。豐田汽車也承諾過將在2025年之前銷售帶有固態電池的電動車。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11月6日,豐田汽車發佈2021財年上半財年財報,財報顯示,豐田2020年4至9月營收爲11.38萬億日元,同比下降25.9%;營業利潤爲5199.8億日元,同比下降62.85%;淨利潤爲6311.9億日元,同比下降46.7%。其中第二財季較第一財季相比,業績已經有所復甦。

全球多國計劃淘汰燃油

豐田章男的這番言論,和日本淘汰燃油車的計劃大相徑庭。

據央視財經援引日本廣播協會報道,當地時間12月3日,日本首相菅義偉表示,日本將爭取在2050年實現國內溫室氣體淨零排放 。爲了配合這一政策目標,日本經濟產業省正在研究,擬於本世紀30年代中期禁止以汽油爲燃料的新車銷售。

日本廣播協會援引多名消息人士的話報道,日本經濟產業省希望將銷售的車型由汽油車轉變爲全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等,政府有望在今年年底前正式確定燃汽油新車禁售時間。數據顯示,2019年,日本國內銷售的包括混合動力汽車在內的低排放或零排放新車在國內新車銷量中,佔比不到40%。

爲促進電動汽車銷售,目前,日本電動汽車購買者最多可獲得4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2.5萬元的補助。近日,日本政府又決定加大補助力度,補助額度最多可達8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5萬元 ,新的補貼政策將在2021年實施。

當地時間11月17日,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在《金融時報》發表文章表示,英國將在2030年禁止銷售汽油、柴油驅動的小汽車以及貨車,對混動轎車和貨車設定了寬限期(2035年),旨在滿足本國淨零排放的氣候目標。這是自今年2月英國將禁售計劃從2040年提前到2035年之後的再度提前,比原定計劃提前了整整十年。

今年9月,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州長紐森宣佈自己已經簽署行政命令:到2035年,加州所有新車銷售必須全部零排放(包括轎車與皮卡);到2045年,加州銷售的重型車輛新車銷售也必須零排放;到2024年,加州將不再頒發水力壓裂的油氣開採許可。

法國政府2017年時也曾宣佈,要在2040年前徹底禁售燃油車。

新能源車企市值大幅飆升

在全球汽車新能源化的背景下,新能源車企發展的前景也廣受投資人看好,其股價也大幅上漲。

據外媒報道,特斯拉美股在週五大漲約6%,埃隆 · 馬斯克(Elon Musk)因股票大漲,旗下淨資產增加了近90億美元。

據彭博億萬富翁排行榜顯示,馬斯克目前身價爲1279億美元。自2020年以來,他的財富淨值增加了1003億美元,金額居全榜500位富豪之首。而在2020年1月時,馬斯克的排名還只是第35名。

如今,特斯拉市值已經飆升至6500億美元,相當於豐田、通用、大衆等九大車企的總合,但銷量仍不到全球的1%。

來自中國的蔚來汽車和小鵬汽車今年以來股價一路飆升。自2018年9月IPO以來,蔚來汽車的年收入增長了兩倍。數據顯示,蔚來汽車的股價同期上漲了約665%,而全球同行的股價上漲了47%。小鵬汽車2020年第三季度收入是去年同期的4.4倍。該公司今年8月份IPO後,股價上漲了269%,而全球同行同期上漲29%。

據彭博社報道,分析師預計,到2030年,全球電動汽車的銷量將達到2600萬輛,佔全球總銷量的28%。到2040年,全球電動汽車的銷量將達到5400萬輛,佔全球市場的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