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縣故城遺址公園啓動區雛形初現

一座千年古城,正通過一座可“考古”的公園現代人緩緩講述着歷史的滄桑變化。2019年,北京啓動路縣故城遺址公園建設記者昨天獲悉,路縣故城遺址公園先行啓動區已完成工程面積約26公頃,一條仿漢馳道的中軸路在公園內延展。

設計以“百姓之城”爲理念

2019年,北京啓動路縣故城遺址公園建設。根據規劃,路縣故城遺址公園規劃用地面積113公頃,採取分期建設模式,其中先行啓動區分爲城牆護城河遺址保護區、外圍遺址休閒帶三個區域古城牆遺址上覆土3米至3.5米,種植高大喬木,恢復古城牆輪廓,古城外按照城市公園標準進行綠化

“建在通州區唯一秦漢遺址上的路縣故城遺址公園,是獨一無二的。”北京城建園林設計院路縣故城遺址公園主設計師李晟介紹,路縣故城遺址公園的設計,以“百姓之城”爲理念,先行啓動區內整體設置了古城遺址展示區、護城河遺址展示區、文化互動區、濱水景觀區、文化遊賞區等五個區域,希望通過復原百姓的衣食住行生活場景,展現原汁原味的遺址文化。

設計之初,最大限度保證遺址文化的原真性完整性,就成爲一大原則。爲此,設計師們力求以最小程度干預歷史風貌,同時在工藝上選用了覆土保護手法,在原地下遺址城牆的上方,通過保

護性土山方式凸顯漢代縣城遺址格局。

170米仿古馳道皆爲手工打磨

入口廣場前,一條仿漢馳道的中軸路上,深淺不一的腳印沿着車轍的痕跡從南延伸到北。想象一下,千年前的百姓便這樣牽着牛馬、穿着草鞋,悠然走向城門。

“這條中軸路復原了‘行’的部分,通過車轍印、牛馬印與人的腳印,來模擬千年前城門口車水馬龍繁榮景象。”李晟說,秦始皇統一中原後,制定了“車同軌書同文”,車輛上兩個輪子間的距離一律爲六尺,即約1.3米。“從路面該採用什麼材質,到車轍的走向,再到腳印的佈局,光設計方案先後就做了5版,力求讓每個細節都有據可考。”

“別看這條中軸路不長,僅170餘米,可每一寸都是純手工打磨而成。就說這些腳印吧,真的是工人穿着草鞋踩出來的。”花木公司現場負責人王磊告訴記者,想要原真性表達漢文化的古拙意趣與古遺址的雋永氣勢,精細施工就格外重要。爲此,他帶領技術工人做了2個月的樣板段實驗,從5毫米厚到5釐米厚的車轍印,全部做了一遍。

比例復原探坑可“考古”

遺址公園建設現場,另一處吸引記者目光的便是猶如電視劇考古場景的探坑,坑內鋪滿細沙沙裡還藏着仿漢代的瓦罐,似乎人只要下到探坑中仔細挖掘,便能獲得一件稀世珍寶。

李晟講起,對路縣故城遺址的考古,探坑中挖掘出的大量房址、竈、井等遺址,充分證明了城外的功能主要以百姓生活起居爲主。因此,設計中也選取兩處,通過模擬探坑和古村落形制,希望打造出具有參與性的考古科普公園。

“這處9米乘以7米的探坑,是根據考古發現1:1的原比例復原的。從中可以一窺當年半地穴式的房屋佈局形態,和人們的生活起居場景。”金都公司項目負責人張君講到,如何用現代工藝復原漢代特色,這對施工來說是個新課題。施工前,他們特意研究了地層結構,拿着史料照片在現場比對。

這樣的匠心比比皆是。比如,公園入口處,利用故城遺址區內挖掘出的考古文化斷層面作爲牆體元素,配上遺址公園的名字。綠植選擇上,在保留現狀大樹的基礎上,優先選取漢代記載並有文化內涵的植物,如國槐銀杏白皮松海棠等,並通過自然式景林營造出古樸雋永的氛圍。服務設施上,對出土方磚進行元素提取,將其用於路燈座椅垃圾桶、導向標示牌上。(趙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