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先取消補貼再取消「綠牌」 新能源汽車還吃香嗎?

大陸繼取消補貼再取消「綠牌」,新能源汽車還吃香嗎?圖爲重慶新能源汽車充電站。(中新社)

大陸觀察者網22日報導,大陸「新能源汽車」正逐步褪去形容詞,成爲「汽車」。大陸乘聯會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乘用車銷量中,新能源滲透率達到27.6%。中國新能源產業能夠取得今日成就,延續了13年的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功不可沒。不過,隨着新能源汽車競爭力提高;2023年起國家級別的新能源補貼,正式退出歷史舞臺,特殊的政策支持必要性,正在消退。現在新能源「綠牌」優惠政策取消,也可望提上日程。

大陸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已向大陸國家有關部門提出了合併牌照建議,預計未來兩年實現。

大陸於2009年推出首個新能源車輛購買補貼計劃。2010年起試點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2013年大陸財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和發改委聯合頒佈全國性補貼資格標準。在此期間,大陸中央已下發1520億元(人民幣,下同)補貼額。這還沒包括2021年和2020年補貼額。崔東樹預計,待所有補貼清算完成後,13年累計的補貼額總數應達約2000億元。

新能源汽車補貼額度取決於車型、續駛里程和年分。整體補貼額度逐年遞減;從2018年起,部分低續航里程的純電車不再享有補貼。

提到「新能源補貼」就想到比亞迪汽車。根據比亞迪2021年年報,比亞迪該年應獲58.7億元補貼,佔其新能源汽車業務收入的6.8%,成爲「補貼大王」,超過排名第二企業一倍。不過,按收入比例來算,獲益最大的是東風汽車:在2021年,東風汽車10.9%的新能源汽車收入源自補貼,2016年更是超過一半的新能源汽車收入源自補貼。

新能源汽車補貼本計劃2020年結束。不過,四部門在2020年4月宣佈延長補貼至2022年底,但設置每年200萬輛獲補車輛上限。大陸其他省分此後也延長地方的補貼,或推出其他新能源汽車鼓勵政策。

2021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經歷了爆炸性的增長,銷量增長160%,達352萬輛。艾睿鉑2021年全球電動汽車消費者調查發現,新能源汽車或許實現了「量變到質變」的轉換。

2022年,新能源汽車持續爆發式增長,銷量增長93%,達689萬輛,市場佔有率也提升至25.6%。放眼全球,只有北歐五國、荷蘭和德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佔有率超過中國。

現在,大陸國家隊退場了,但是一些地方政府仍然在持續提供補貼,甚至出臺新的地補。這些補貼也不僅是爲了鼓勵新能源轉型,還旨在刺激消費。比如,比亞迪總部所在地深圳就在2022年底推出截至3月31日的新能源汽車補貼,對價值10萬元以上的汽車提供每輛5千至1萬元補貼。其他地區,如山東、長春、三亞、重慶部分區縣也推出新能源汽車補貼或消費券。其他地區,如廣東和湖北,則推出以新換舊的補貼。

同樣對於新能源汽車銷量起到助推的,還有獨特的新能源汽車專牌制度。在大陸多地,綠牌無條件享受不被限行的待遇,也享有專門停車位、牌照價格減免等福利。

新能源汽車專牌制度是2016年4月推出,用於區分辨識新能源汽車,於同年12月起在上海、南京、無錫、濟南和深圳試點啓用,此後範圍逐步擴大,2018年上半年覆蓋了大陸所有城市。

不完全數據顯示,在2016年之前,大陸財政部總共只向3.2萬輛車發放了34.2億元補貼,平均補貼額10.6萬元(少數高補貼額度的客車、燃料電池車和專用車拉高均值);2016年,中國開始推行新能源汽車專用號牌,加之同年的補貼額度部分上調,使得獲補車輛增至15.4萬輛,總補貼額爲213億元。

崔東樹認爲,新能源汽車專用牌照具有較強的歧視性,扭曲了汽車行業的自然發展,部分省市推出的政策更是變相削弱了交通管制法規的

實施空間。如今,新能源汽車徹底在市場上站穩腳跟,在適用交通法規方面,已經沒有異於傳統汽車的理由。據他介紹,乘聯會已經向大陸有關部門提出了合併牌照的建議,預計未來兩年間可能落地。

雖然徹底合併尚無官方資訊,但是綠牌政策收緊的趨勢已經出現。

2021年2月,上海對新能源汽車專牌政策做出修改,意味着2023年起大部分混動車將不再獲得免費專牌,2023年後純電車亦可能面臨政策變化。這在短時間內極大刺激了當地的新能源汽車消費,尤其是混動車型。2022年9月,上海成爲全國首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超過50%的省市,而混動汽車滲透率也超過了22%。但是長期來看,這些車主可能面臨政策變化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