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研究美海軍分散式殺傷 點名這款軍艦爲關鍵戰力

報告認爲,近岸作戰艦在簡單改造後也能擁有相當程度的反艦能力。圖爲科羅納多號(LCS 4)在2016年環太平洋軍演發射魚叉飛彈。(圖/DVIDS)

美國海軍學會新聞網(USNI)11日引述中國大陸針對美海軍「分散式殺傷」概念的研究報告,點名美軍配備反艦飛彈的近岸作戰艦(LCS),已被共軍視爲美海軍在西太平洋分散式海上部隊的關鍵戰力。

這份研究報告題爲《美國海軍分散式殺傷執行方式》,爲「中國船舶及海洋工程設計研究院」(MARIC)於2020年所撰。MARIC爲大陸船舶和海洋工程領域的中央研究發展機構。

研究認爲,在比較近岸作戰艦與美國其他水面戰鬥部隊之後,近岸作戰艦因具有模組化、價格便宜、速度快與其他優點,使其成爲未來分散式殺傷戰術的強力工具。

尤其是美海軍在2016年在獨立級近岸作戰艦進行包含魚叉飛彈試射一系列驗證的快速腳步,已引起北京的關注。「結果顯示,近岸作戰艦在簡單改造後也能擁有相當程度的反艦能力」。

此外,模組化武器可減少造艦成本;與此同時,以同樣介面標準進行武器生產,可輕易安裝在符合同一標準的船艦上。這相當有利於提升船艦整體能力,並減低維修難度與強化快速改造能力。

報告還提供其他證據證實大陸對於近岸作戰艦概念的濃厚興趣。在停滯2年後,美海軍於2019年重啓獨立級近岸作戰艦部署於西太平洋。隨着近岸作戰艦迴歸,由於其大部份能裝備海軍打擊飛彈,故受到大陸海軍更多的關注。

美海軍官員證實,當美海軍在南海航行時,近岸作戰艦會吸引3艘共軍海軍軍艦監控其行動;相較之下,勃克級導引飛彈驅逐艦通常只會有1艘大陸戰艦尾隨其後。

2021年初,美國第7艦隊中將指揮官麥茲(William Merz)證實,在獨立級近岸作戰艦上安裝海軍打擊飛彈,將讓大陸在區域的戰爭想定變得更爲複雜。「當我思考對手怎麼想時,我發現北京不能只專注在特定重點區,而是必須考量整個戰區─這對參謀構成挑戰,也挑戰共軍能力。這是美方的巨大勝利,而這只是近岸作戰艦在戰區任務的開始,未來可以更多發揮」。

陸方的報告無疑驗證麥茲的說法。論文承認,在近岸作戰艦外,隨着美海軍使用更多配備反艦飛彈的水面艦,以小型水面作戰支隊(SAG)中之姿作戰,而捨棄航艦打擊羣或兩棲遠征打擊羣這樣的編隊,勢必讓大陸在太平洋的作戰更形複雜。

報告指出,美國海軍編隊的小型化不只是艦隊編組組成的改變;相對的,其透過整合平臺能力、利用廣泛分佈與與散開的戰鬥作戰,降低被敵軍情監偵系統偵測到的可能性,進而創造完整平衡的戰鬥部隊。大量小編隊的使用還創造更多的戰鬥可能性、向對手構成完整範圍的威脅,並在對手情監偵系統施加沉重的壓力。

對於美方祭出的分散式艦隊,北京的迴應是投資於感測器改良、海域覺知與更大的兵推計劃,並訓練人工智慧戰鬥管理輔助系統因應分散式殺傷的概念。

2021年3月,美國人工智慧國家安全委員會(NSCAI)發佈報告,證實北京正投入大量資金研究軍民應用的人工智慧科技。如果北京持續保持這樣的研發態勢,很可能在未來10年超越美國,成爲人工智慧領域的領先者。

USNI表示,目前美國也正研發人工智慧戰鬥管理輔助系統,並進行廣泛的大規模演習,以驗證能否支援分散式海上作戰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