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雲泉:科技賦能教育 構建"生態·智慧"課堂

2019年12月5日,第十一屆本站教育金翼獎”頒獎盛典在北京金隅喜來登大酒店盛大舉行。十一年耕耘,金翼獎已經成爲中國教育界影響力最大、最權威、最具代表性的年度評選之一。今年,本站新聞以“聚力教育·智變未來”爲主題,再度搭建“金翼獎”這一廣闊合作平臺,旨在凝聚教育業界力量,共謀教育質變發展

活動現場,北京一零一中學校長陸雲泉先生,做了主題爲《人工智能環境下的生態智慧教育》的精彩演講。以下爲演講全文:

北京一零一中學校長陸雲泉:《人工智能環境下的生態智慧教育》(來源:本站教育)

陸雲泉:各位嘉賓、各位教育同仁大家下午好!今天我爲什麼要講《人工智能環境下的生態智慧教育》這個題目?因爲這段時間所有的技術公司在關心基礎教育,我感覺比我們基礎教育本身關心的程度更高,我想原因就是人工智能時代到來了,到來以後基礎教育到底會有怎樣的變化,這是這段時間大家熱烈討論的話題。

北京一零一中學校長 陸雲泉

認識北京一零一中學:集團辦學 實現六個一體化

首先,我跟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一零一中學。北京一零一中學是比較特別的學校,跟隨黨中央從延安到西柏坡再到北京,這個校址是當時周恩來總理親自批准建立的校區,現在也是北京市城六區規模、佔地面積最大的校園。PPT上的這幾張圖片是我前幾天用手機拍的,右下角是一零一中學的夜景,風景非常優美。

我始終在想,對於學生來說,在最美的年紀在這樣一所學校學習、生活、成長,我們應該給他們提供什麼樣的課程作爲他們人生的奠基呢?在這樣的背景下,一零一中發展非常快,現在我們是一個教育集團,當然,我們的教育集團與其它集團不一樣,我們是公立的,不以盈利爲目的。教育集團的成立關鍵是推進教育的公平和均衡,特別是高校基礎教育的改革,大家關心的是辦好老百姓家門口的每一所學校。爲大力推進教育均衡,我們進行了集團化辦學,在這裡,我們特別強調在集團化辦學中管理共通資源共享、文化共榮、品牌共生、課程互授、發展共進,以確保每一個校區的辦學品質。所以,我們在教育集團中實現了六個一體化,包括:資源配置、管理機制師資調配教師培訓、教研教學質量評估以及學生培養六位一體化。

集團辦學的目的當然是爲了推進公平和均衡,但對於當下的家長來講,大家特別關注的是自己孩子的成長,如何做到優質並且面向個體實現個性化教育,培養擇優人才,我想最重要的是需要科技賦能教育。

科技賦能教育:構建“生態.智慧”課堂

在這個因子下,學校正在實施的教育生態是“生態.智慧”教育。我們認爲,教育是人生命活動的過程,不僅是知識學習的過程和能力提高的過程,更重要的它是人成長和完善的過程。“生態.智慧”課堂的目標和追求,就是要構建生命成長和智慧生成的場域,所以我們認爲教育的目的是三條:

1、健康善良的生命;

2、活潑智慧的頭腦

3、豐富高貴的靈魂。

講教育的初心,我想教育就是使每個孩子成爲他最好的自己。在這個基本框架下我們構建了“生態.智慧”課堂的四個場域,包括生活場、思維場、情感場和生命場。我們認爲教育需要有生活,我們一直講學校裡不能光是學習,也不能光是體育,它還有一個學生之間相互交往的過程。同時,教育應該開發和訓練學生的思維。同時,我們還有情感的交流,講到人工智能、機器人未來是否會替代教師這個崗位,我想是不可能的,因爲機器人跟人之間不可能替代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

在這個環境下,我們要構建良好的教育生態,這個生態一定是自然的、綠色的、開放的、多元的、包容的。大家看到PPT裡的幾張照片,是我前幾天在校園裡照的圖景,我覺得非常溫馨。我們的學生在這個非常生態綠色的環境下討論項目、學習項目。我想,每個學生就像樹上的每片葉子一樣各不一樣,所以我們對於學生應該包容開放,包括在上個世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一份報告提到,“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我認爲到現在爲止“四個學會”還沒有落實。

談到21世紀的五大素養,特別提到了數字化素養以及創新素養,在這個指向之下,我想“智慧教育”應該在十個素養方面在課程和教育環節中加以滲透,由此我們構建了“4H”的課程結構,通過頭腦、心靈、雙手和健康這四個要素來關注學生的生命、生活和生長。

科技應用場景:資源平臺和個性化學習平臺

作爲海淀區名校區委區政府專門發佈了一個科技應用場景,這是教育方面唯一的一個,我們準備打造兩大基本平臺:資源平臺和個性化學習平臺。通過人工智能的手段關注每個孩子的個性化發展,通過人工智能環境下的“生態.智慧”教育,我們要改變以往傳統的課堂教育結構:備課、上課、作業、輔導、測評、反思,現在我們應該以學生爲中心,所以我們進一步通過人工智能改變課堂教學的形態,目前我們正在實施“智慧課堂4.0”的版本,這個圖景就是通過我們“五位一體”的方式改變現在課堂教育裡,教師講、學生聽,通過互動和技術手段把每個校區之間的教研進行聯動,使每個校區的教育品質做到一體化。

當然,我們特別關心通過人工智能環境來構建一個混合式學習系統,在這個系統中我們特別關注四大空間,一是原有物理意義上的場館空間,二是創客空間,三是智慧學習空間,四是網上虛擬空間

通過人工智能手段,我們打造未來一零一中學的校園應該能對每一種學習做私人定製,我們包容每一種學習方式,每一種學習都會被尊重,未來的學習不僅是學生想、老師學,更重要的是學生之間相互學習和交流。

人工智能+教育:必須以學生爲本 助力個性成長與發展

我們特別關心未來教育到底會變成什麼樣,我想現在可能不太好預測,十年以後教育會變成什麼樣?我特別關心的是到底什麼是不會變的,我覺得人是不會變的,教育的核心還是人,教育,我們讓每個學生成爲他最好的自己。這一點不會變。所以技術的進步應用於教育不僅僅是提高教育效率,更重要的是爲學生的個性成長和發展助力,通過人工智能+教育的手段,我們的目的應該是爲每個孩子的發展提供適合的、優質的教育。

PPT上的這張雪景圖,是上週六我在校園裡用手機拍的,剛好北京下了第一場雪。看到這樣一幅場景,我想不管以後技術手段發展到什麼程度,我們關注學生的基本點是不會變的。再美麗的校園,如果沒有活潑可愛的學生,這個學校就是缺乏溫度的。我想通過今天這個活動和社會各界對基礎教育的關心,讓我們的教育更加有溫度。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