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中藥材飆漲兩倍價 製藥廠商「薏仁」囤貨幾十噸

陜西嵐皋縣朝陽衛生室的醫生,給病人抓中藥。(圖/新華社

大陸藥材漲價潮來襲!受到疫情影響,大陸民衆加強藥材食療,以及疫情後大陸發佈多項規定,加強了動物類中藥材的監管產量急劇減少。牛黃牛科動物的膽囊結石)已經漲到20多萬元(人民幣,下同)1斤(等於1公斤約172萬元臺幣),蛇類藥材價格則比去年多出一倍以上。

綜合中新網、央視報導,在河北安國中藥材交易市場,走訪多家經營戶後發現,近期不少中藥材價格都出現上漲,漲價的品種達到30多種。做中藥材生意多年的張女士透露,9月以來,她經營的藥材中,就有3成出現不同程度漲價。她表示:「川芎漲了有2元,原先賣20元,現在得22元。」

此外,感冒藥原料板藍根連翹健脾補肺薏米等也在漲價行列中,這些基本上都是中藥處方用量較大的品種。很多藥食同源的品種,也就是可同時入藥和食用的中藥材,價格也快速上漲,決明子百合豆蔻紅花等漲價幅度在10%到30%不等。而漲價最爲明顯的是一些動物類的中藥材,最小漲幅都在50%左右,最大的甚至翻了兩倍還多。

「去年百花蛇大概是一公斤50元左右,正品貨,今年要100多元。烏蛸蛇去年一公斤400元左右,今年是1000、1200元。」河北安國中藥材市場一名商戶說。

東亞是該市場內爲數不多經營天然牛黃的商戶,她指出,近期天然牛黃的價格一路上漲,而且貨源還很緊缺。她用了好幾個月才收到一小撮牛黃,雖然重量只有0.5公斤,但價格卻高達20多萬元。而在4年前,這些牛黃的價格只有5萬元左右,4年時間價格漲了將近5倍,而現在還在繼續上漲。

快速漲價的中藥材讓一些採購商措手不及,很多采購商都選擇觀望等待,而這也使得目前市場的交易偏向冷清。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漲價?

不少藥材商認爲,一些中藥材漲價,主要是因爲供不應求。像牛蒡子、川芎、連翹,今年原產地的產量都出現了不同程度減少。對於藥食同源的中藥材品種,主要受到今年疫情影響,需求量比往年明顯增加,導致價格上漲。

而動物類中藥材,由於疫情防控需要,國家嚴控通關檢驗程序,因此進口量急劇減少。此外,疫情後大陸發佈多項規定,加強了動物類中藥材的監管力度,從養殖生產防疫等方面都更加嚴格管理

來自河南的採購商王女士說,她的用戶主要是小型醫療機構,而這些機構的需求量由於疫情因素,目前還沒有完全恢復,因此她對採購原料持觀望態度。不少採購商表示,現在原料上漲使得采購成本直接增加2成左右,而來自客戶的需求量恢復還不明朗,因此,選擇先觀察價格走勢,再出手採購。

中藥材漲價,給下游的藥企帶來成本壓力。中藥飲片、中藥製劑產品價格調整嗎?康益強藥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解淑強說,他們的產品主要面向醫院和藥廠,而藥廠的訂單合約都是一簽一年,即使原料漲價,他們也無法調整產品價格。這幾年多變的中藥材市場,也逼迫他們形成了應對價格波動的策略。

一些大陸企業都提前出手囤貨,以此來降低生產成本。一家企業的庫房囤放了幾十噸薏仁,是兩個月前一次買入。而有些企業在無法囤貨的情況下,就只能無奈接受成本上漲的事實。李龍是河北一家藥企負責人,企業生產的幾十種中成藥中,需要大量名貴中藥材,包括牛黃、麝香熊膽等,而漲價的佔到了相當比例,有的同期漲幅翻了一倍。

不少企業都表示,如果中藥材繼續漲價,他們也不得不上調終端產品的價格。對此,大陸業內專家呼籲,隨着《中醫藥管理法》的落地推進,希望相關部門能夠運用國家儲備等手段,調節和平衡中藥材的供需市場,平抑價格,從而促進中藥產業的健康發展。

更多 CTWANT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