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健保」

辛巴威惡性通膨摧毀該國貨幣制度,也從而擊潰醫療體系當地人民於是採取以物易物方式,用花生作物來換取醫療服務

■The hospital, along with countless Zimbabweans, turned to barter in earnest in 2008 when inflation peaked at what the IMF estimates was an astonishing 500 billion percent, propelling the health and education systems into a vertiginous collapse.

臺灣,絕大多數人至醫院求診時身上必備的是1健保卡,然而在辛巴威的奇達莫約基督教醫院(Chidamoyo Christian Hospital)門前排隊病人則幾乎都一律頭頂1籃落花生,因爲這些是他們繳交的健保費用

自從2008年辛巴威物價失控國際貨幣基金(IMF)估計該國通膨創下令人難以置信的紀錄-50億倍,也使當地健康與教育體系土崩瓦解後,這家美國教會醫院,以及不計其數的辛巴威人,便鄭重其事地轉向以物易物的經濟模式。

以物易物 付醫療費

奇達莫約醫院原本空蕩蕩的教堂,現在被一座宛如巨大沙丘般的帶殼花生所佔據。院方將這些花生製成花生醬,一日三餐都用來調味,無論是早餐麪包下午茶的點心,甚或是晚餐蔬菜裡,都看得到花生醬的蹤影

遠從美國加州而來的護士麥卡蒂(Kathy McCarty)激動地說道:「我們真的是用醫療服務來換落花生!」

辛巴威人囊空如洗,上醫院也才能用以物易物的辦法。22歲的辛巴威婦女莫妮卡,用3只黑毛瘦雞在奇達莫約醫院換得胃痛治療。她說:「人們都得到很好幫助,院方也真的很關心病人。」

奇達莫約醫院是在大約40年前由美國傳道士所設立,由於該院至今仍每月可自英美教會機構獲得至多1萬美元的捐款,因此才能容許以物易物的交易模式,且表定收費標準也較公立醫院更低。該院診療費通常爲1美元(或四分之一桶花生),而公立醫院的標準則約爲4美元,只收現金

然而現實的問題在於,其現金收入仍遠遠不敷使用。儘管院方接受以物易物,但這些家禽作物卻難以再改換成血液針頭等醫療用品。奇達莫約醫院因此長期缺乏補充血庫庫存的資金。

麥卡蒂說,有許多婦女便在分娩過程中因無法輸血,而平白失去寶貴性命。直到最近聯合國纔開始補助該院購買血漿,以改善婦女存活率

麥卡蒂還回想到她曾經親手接生過1名男孩,這名男孩剛落地時悄然無聲,她急的拚命爲他拍背、抽吸鼻子,最後他才哭出聲來。當時她看着小男孩顫抖害怕的模樣,心裡只想:「喔,你終於明白自己是生在辛巴威了。」

辛國經濟、社會一團亂

辛巴威曾經是非洲最富足的國家,然而在總統穆加比(Robert Mugabe)長年領導下,該國經濟逐漸陷入困頓,國庫因連年戰爭而遭到掏空,外資因惡性政策而瘋狂撤離,這不僅摧毀了辛巴威的貨幣制度,更擊潰了當地人民不可或缺的醫療體系。

2009年,辛巴威央行還發行了全世界有史以來面值最高的100兆元辛幣紙鈔,但在當時1張100兆元紙鈔卻還換不到1美元。幣值光速暴貶迫使辛巴威在同年廢棄本國貨幣,改採美元,通膨率也纔回穩到3.6%的正常幅度

然而單是通膨獲得控制,並不足以拯救辛巴威的經濟。根據聯合國統計各國人民收入,辛巴威在183個國家中敬陪末座。且目前全世界僅有3個國家的現今國民健康、教育及收入綜合指標竟然較40年前還要惡化,辛巴威便是其中之一。

2010年5月另1項包含4,000個辛巴威農村家庭的調查結果顯示,通常一個6口之家,每月僅花費相當於8美元的現金進行所有采購,這個數字在臺灣可能還不夠1個人1天的開銷。因此爲了應付生活所需,超過三分之一的辛巴威家庭都會利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來互相交換食物與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