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馬承諾提升F-35品質、降低成本 GAO:疑慮仍存在

▲美軍F-35A戰鬥機。(圖/翻攝自美國空軍官網

實習記者朱世凱/綜合報導

F-35閃電II戰鬥機過去一年因爲製造週期、成本性能問題受到外界質疑,主要的製造商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表示,已經在15日完成「2017年向美國及盟國交付66架F-35戰鬥機的任務」,團隊會汲取過去教訓,將製造設備與工具都進行升級,讓生產自動化更有效率,「使客戶相信我們的品質」。不過英國下議院防務委員會(HCDC)認爲,即便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完成交付任務,「但是整體來說,採購成本、過去故障問題、未來打擊能力都還是存在疑慮」。

據《StreetInsider》報導,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發表聲明,15日完成2017年向美國及盟國交付66架F-35戰鬥機的任務,到目前爲止,已經有超過265架F-35交付給客戶,超過530名的飛行員和近5000名的維修人員接受了培訓,F-35戰隊累計飛行時間超過115000小時。

洛克希德·馬丁也在聲明中指出,與第一份訂單相比,F-35A的單價已經調降60%以上,直接人工(Direct Labor)在過去5年減少了75%,單架飛機的製造週期與2015年相比也縮短了20%。隨着產量的增加和進一步的改進,「我們2020年的目標是將F-35的成本降低到8000萬美元(約新臺幣23億元),透過吸取過去經驗,製造設備升級,讓生產自動化的過程更有效率,同時大幅降低成本。」

▼美軍F-35B戰鬥機。(圖/路透社)

F-35是美軍第五代戰鬥機,搭載先進武器系統,擁有超音速巡航能力及隱形特性,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戰機之一。這款戰機分成F-35A、F-35B和F-35C,分別爲常規起降型、短距起飛/垂直降落型和航母起降型三種版本,提供空軍、海軍陸戰隊與海軍使用。三款戰機單價分別爲9500萬美元(約新臺幣28億元)、1.23億美元(約新臺幣36.8億元)和1.22億美元(約新臺幣36.5億元)。

F-35的供應商還包含軍工製造商美國諾斯洛普·格魯曼(Northrop Grumman)、飛行器發動機製造商美國普惠普萊特惠特尼,Pratt & Whitney)、英國航太公司(British Aerospace)等,「它們的目標是2023年將F-35的年產量提升到160架」。據資料分析,F-35的銷售佔了洛克希德·馬丁年收入的四分之一。在第三季度,航空航天類業務的銷售也因爲F-35的帶動,增長到47億美元(約新臺幣1409億元),增幅達14%。

▼美軍F-35C。(圖/翻攝U.S. Navy粉絲專頁

美國國防部7月撥款6億美元(約新臺幣179億元),提供洛克希德·馬丁爲美國及盟國製造141架F-35,美國總統川普近期簽署的2018財年國防授權案,批准106億美元(約新臺幣3177億元)用來購買90架F-35,比白宮之前提議的數量多出20架。洛克希德·馬丁F-35項目負責人巴比奧恩(Jeff Babione)說,「F-35和F-16一樣具有增長潛力,今年交付的戰機有助於提升客戶對我們的信心。」

據美國航空網站「AINonline」報導,即使F-35交付數量不斷提升,但是製造與成本問題仍受到質疑,川普和多位美國政府官員曾指責「戰機的生產延誤、成本超支」。美國國防部耗資3910億美元(約新臺幣11兆元)來研發和購買2457架F-35,幾乎是原本估計成本的2倍,而距離研發初步階段已經過去20多年,交付率至今仍未達預期。

美國聯邦審計總署(GAO)在官網公佈對F-35的疑慮。(圖/翻攝自美國GAO官網)

美國聯邦審計總署(GAO)發佈報告說,F-35的零件供給短缺、維修時間過長、沒有足夠資金提升打擊能力等,在未來數年將持續影響這款戰機的評價。據資料顯示,已經列編的F-35戰隊中,就有四分之一因爲駕駛艙供氧系統(OBOGS)故障臨時停飛。

除此之外,部署在亞利桑那州路克空軍基地(Luke Air Force Base)的F-35,在上半年就出現5起類似故障案例猶他州希爾空軍基地(Hill Air Force Base)也曾對F-35進行日常維護時,發現機身零件有嚴重鏽蝕問題,美國國防部還因此宣佈「暫停接收F-35一個月」。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麥凱恩(John McCain)也曾抨擊,F-35的進度和性能是「醜聞悲劇」,F-35原本計劃到2016財政年度,可以交付1013架戰機,但是最後卻只交付了179架。

▼美軍F-35A戰鬥機。(圖/翻攝自美國空軍官網)

★圖片爲版權照片,由路透社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路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