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月1日起實施的部分乘用車減半徵收車輛購置稅政策已經“滿月”。國家稅務總局最新數據顯示,新政實施首月,全國共減徵車輛購置稅71億元,減徵車輛109.7萬輛。從排氣量來看,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減徵稅款34億元,佔比約48%;1.6升至2.0升排量乘用車減徵稅款37億元,佔比約52%。
車輛購置稅是對我國境內購置應稅車輛的單位和個人,在購置環節一次性徵收的一種稅,專款專用於國家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除具有稅收的共同特點外,車輛購置稅還具有其自身特點:徵收範圍單一,以購置的特定車輛爲課稅對象;徵收環節單一,在購置環節實行一次課徵制;稅率單一,只確定一個統一比例稅率徵收,計徵簡便;徵收方法單一,根據購置車輛的計稅價格實行從價計徵,價高者多徵稅,價低者少徵稅。
此次車輛購置稅減半徵收政策有何特點?對拉動汽車消費產生了怎樣的影響?還有哪些促進汽車消費的政策值得關注?記者進行了採訪。
“之前就計劃買輛新車代步,也看好了一些車型,但一直猶豫。這次有車輛購置稅減半徵收的優惠政策,感覺是入手的好時機。”在遼寧營口,市民顏先生最近剛買了新車,“因爲減徵政策,一下節省了近1萬元。”
“這項政策不僅讓消費者得了實惠,也改善了我們經銷商的生存狀態、增添了發展信心。”6月的一個週末,四川成都安利捷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人頭攢動,銷售負責人張竹君忙着給顧客解答疑問。
“我們門店銷售的品牌車型絕大多數都在車輛購置稅減半徵收政策範圍內,之前一直觀望的客戶很多都來聯繫我準備買車。這個月來店裡看車的客戶比上個月多了五六成,成交量也很可觀。”張竹君說,今年1月至5月,該公司汽車銷售平均月銷80輛左右,6月銷售車輛140餘輛,增長率達75%。
作爲國民經濟重要支柱產業,汽車產業鏈條長、涉及就業面廣、拉動消費作用大。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對穩經濟、穩就業具有重要意義。
5月下旬,國務院常務會議進一步部署穩經濟一攬子措施,提出階段性減徵部分乘用車車輛購置稅600億元。5月31日,財政部、稅務總局發佈公告明確相關規定細則。
國家稅務總局貨物和勞務稅司副司長劉運毛認爲,此次車輛購置稅優惠政策有三個特點:一是惠及範圍“再擴大”,能夠享受減徵政策的乘用車排量限制從1.6升提高到2.0升;二是政策發力“更應時”,明確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間內購置的符合條件的乘用車均可享受減徵政策,有利於快速、有效拉動汽車消費;三是政策調控“更精準”,提出了單車價格(不含增值稅)不超過30萬元的限制條件,以充分發揮稅收政策精準調控的作用,惠及大衆消費。
國家稅務總局稅收科研所副所長李平認爲,此次政策直接降低消費者購車成本,有效調動消費者的購車積極性,有助於釋放汽車消費潛力,改善車企預期,推動行業加快復甦回暖。
爲把這項政策更好更快落到實處,各地稅務部門迅速完成徵管信息系統開發、測試、升級工作,全面開展政策宣傳解讀。政策正式實施後,各地稅務部門積極跟進執行情況,確保系統運行平穩、政策順利推行。
在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乘用車產業正“駛”出前段時間的困境。數據顯示,6月1日―26日,乘用車市場零售142.2萬輛,同比增長27%,較上月同期增長37%。
稅款專款專用於國家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近40年來,中國交通事業發展日新月異,道路、橋樑的變化更是讓百姓感受深切。車購稅就是交通基建的重要資金來源。
爲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1985年,國務院頒佈《車輛購置附加費徵收辦法》,決定設置車輛購置附加費,作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專用的一項資金來源。2000年10月22日,國務院頒佈《車輛購置稅暫行條例》,車輛購置附加費改爲車輛購置稅,從“費”到“稅”,使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的徵收更規範合理。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輛購置稅法》,自2019年7月1日起施行。
李平介紹,車輛購置稅所徵收的稅款具有專門用途,專款專用於國家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其使用服務於國家戰略安排,向中西部地區傾斜,對於實施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區域協調發展等重大國家戰略,推動區域和城鄉之間的協調發展和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也具有積極作用。
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我國累計對貧困地區投入車輛購置稅資金超9500億元,佔全部車輛購置稅的68%,有力推進了“四好農村路”建設,服務打贏脫貧攻堅戰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車輛購置稅所籌集的稅款服務於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對促進我國交通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李平說,近年多次出臺的車輛購置稅優惠政策,在促進消費、提振市場方面產生了重要作用。“稅收籌集建設資金和調節經濟運行的作用進一步增強。”
以舊換新、發放消費補貼,多措並舉提振汽車消費
目前,除了車輛購置稅減徵,各地也接連出臺了一系列提振汽車消費的政策。比如,廣東新增11.3億元,助力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延續實施汽車以舊換新補貼,新增出臺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按8000元/輛對指定車型給予補貼;山東發佈促進汽車消費的若干措施,用消費券撬動汽車市場活力;遼寧瀋陽投入資金1億元,面向在沈購車的個人消費者發放汽車消費補貼。
此外,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國家能源局四部門近期聯合發文,決定組織開展新一輪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自5月至12月,在山西、吉林、江蘇、浙江、河南、山東、湖北、湖南、海南、四川、甘肅等地,選擇三四線城市、縣區舉辦若干場專場、巡展、企業活動;鼓勵參加下鄉活動的新能源汽車行業相關企業積極參與“雙品網購節”以及各平臺自發組織的各類網絡促銷活動,支持企業與電商、互聯網平臺等合作舉辦直播或網絡購車活動,通過網上促銷等方式吸引更多消費者購買。相較往年,今年參與活動的車企與車型數量均有所增加。
6月22日召開的國常會提出多項政策,進一步釋放汽車消費潛力。其中明確研究延續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優惠政策,這意味着繼2017年底、2020年初兩次延長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免徵期限後,這一補貼政策期限有望迎來第三次延長。
李平認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空間很大,延續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優惠政策,不僅對當前支持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促進汽車消費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對提高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全球競爭力、讓中國汽車走向世界也具有長遠影響。(人民日報經濟社會微信公號、麻辣財經工作室聯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