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路線促和 賴路線引戰
前總統馬英九在兩岸兵兇戰危之際,再次受邀訪問大陸並將於明天出發。對照馬訪陸帶動兩岸和平「示範效應」,更凸顯蔡賴不承認「九二共識」,反提高臺灣安全風險係數。
賴清德主張「務實臺獨」,雖稱兩岸路線將「蔡規賴隨」;然蔡英文主張「維持現狀」,呼籲「有意義對話」、「建設性對話」,尚難維持兩岸和平穩定關係架構,更遑論賴宣稱「一中原則帶來戰爭」、「臺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默認「臺灣人不是中國人」,更難化解敵對及僵局。
馬英九再次登陸,有其政治意涵與影響,不僅建構兩岸人民親善關係、加強兩岸年輕人互動,某種程度上緩解兩岸緊張並促進雙方溝通,帶來和平互動的示範效應;同時對賴兩岸政策及立場,產生某種程度擠壓、衝擊效應。
首先,凸顯臺灣內部廣大民意渴望對話協商,及兩岸交流、合作及和平發展。民進黨不接受「九二共識」,兩岸難啓對話協商,既無「蔡習會」也無兩岸兩會交流合作及對話。六成選民或支持「兩岸一家親」及「九二共識」,四成則持「維持現狀」。
這對臺灣民衆及政黨產生「示範效應」,當認同「兩岸一家親」、「九二共識」時,兩岸可展開大交流、大發展、大合作,「九二共識」成爲兩岸所追求「和平共識」時大陸與臺灣任何政黨交往的政治基礎,不因政黨輪替而改變。
其次,促進青年交流建構兩岸民族親善認同關係,形塑命運共同體意識。馬帶領年輕學子參與黃帝祭拜典禮及至各大學座談、演講,體現慎終追遠民族精神及兩岸具共同血緣、文化、歷史關係;也提供兩岸青年交流機會及平臺,促進認識建立友誼發展未來。
這將爲兩岸氛圍帶來一股暖流,不僅不畏民進黨標籤化,給予藍白政治人物訪問大陸做出「榜樣」,利於促進國共、民(衆)共政黨交流。同時,增進臺灣民衆的中國認同及中華國族主義建構;強化中間、年輕及經濟選民,對藍營「九二共識」、「和平保臺」兩岸路線及「友美和中」國際戰略支持,促進兩岸雙向溝通、交流及合作。
最後,對賴激進兩岸路線產生一定程度掣肘作用。馬訪陸印證民進黨兩岸政策在不承認「九二共識」下,缺乏可治理性,甚至陷入危機。這對賴或產生一定程度結構性制約;但仍未產生政策翻轉或斷裂。
賴兩岸論述及路線選擇,應在「上限」與「下限」間,不會呈現最激進與最溫和論述。就職演說應不會以激進方式展現,如倡議「務實臺獨」、「臺灣不是中國一部分」、「兩岸關係是國際關係」、「臺灣人不是中國人」;也應不會出現最溫和的「親中愛臺」、兩岸同屬中華民族、兩岸一家人。可能會是:維持現狀、沒有統獨公投及變更國號必要、提出中華民國臺灣。
當前臺灣社會正陷入兩條路徑選擇困境,「疑賴論」與「信賴論」悖離,「信習論」及「疑美論」較勁,「倚美論」、「強國棋子說」交纏;「聯美抗中」失衡戰略及「友美和中」戰略競爭。從歷史實踐經驗顯示,選擇馬英九即意謂兩岸通向和平發展,選擇蔡英文則是帶來兩岸關係全面性倒退,選擇賴清德可能帶來戰爭而非和平、急獨也恐招來急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