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寶寶/預防性切除乳房‧遠離乳癌?定期檢查最佳

文/李藹芬、採訪諮詢/三軍總醫院外科教授臺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俞志誠、圖片提供/耕莘醫院

過往,國內先後有名人罹患乳癌過世,而引起女性對於乳房健康的重視;如今,更讓大家吃驚的是,有「世界最性感女人」之稱的國外知名藝人安潔莉娜‧裘莉,因得知自己帶有突變BRCA1遺傳基因,擔憂罹患乳癌與卵巢癌風險大增,而選擇主動出擊,將乳房切除,已將罹癌風險降至最低。這樣的決定,究竟是好?是壞?一般人又該如何守護乳房健康呢?

細數國內知名人士因乳癌奪走性命的有:鴻海董事長郭臺銘的第一任妻子林淑如、歌手阿桑林晏如等,每當這類訊息公諸於世後,總引起不少女性擔心而紛紛去醫院接受乳房篩檢;然而,看到好萊塢知名女星安潔莉娜‧裘莉的選擇後,是否對於乳房健康有更深層的認識呢?

投書披露爲降低罹癌風險而切除乳房

安潔莉娜‧裘莉5月13日投書《紐約時報》,內容寫道「……儘管女性罹癌風險因人而異,我的醫師預估我有87%的機率會罹患乳癌,50%的機率會罹患卵巢癌。只有少部分的乳癌來自遺傳基因的突變。BRCA1基因有缺陷的人,罹患乳癌的平均風險爲65%。我一知道這是我的真實情況後,我決定主動出擊,將風險降至最低。我決定進行預防性雙乳切除手術。……我寫下這篇文章是希望告訴其他女性,切除乳房不是一個容易的決定。但我很高興做了這個決定。我罹患乳癌的風險從87%降到5%。我可以告訴孩子們,不必害怕乳癌會帶走媽媽了。……」

效果‧未必真能一勞永逸

裘莉切乳防癌的做法,固然得到男友布萊德‧彼特、一些醫師、其他明星和影迷的讚揚;然而,也有臨牀醫師擔心此舉遭到錯誤解讀,而進行不必要的手術。究竟我們該如何看待裘莉的選擇呢?

三軍總醫院外科教授俞志誠首先指出,「雖然BRCA1基因有缺陷,代表年紀較輕(停經前,約50歲)即可能有發病的機會,與一般好發年紀相比,約提早10年到15年」。他表示,「BRCA1和BRCA2本來是抑制癌症的基因,發生突變後會增加罹癌機率,終其一生罹患乳癌的機率約爲70%~80%,不過,實際經基因檢測所得到的統計,BRCA1變異後的罹癌風險約50%~60%;若BRCA2基因突變,則罹患風險爲30%~40%」,也就是說,「就算BRCA1基因有缺陷,仍有將近一半的機會可能不會得乳癌」,裘莉在還沒發病前,即毅然決然的選擇預防性切除雙乳,雖然讓裘莉的罹癌機率從87%降低至5%,「但這樣做卻也未必真能一勞永逸」,畢竟機率只是一個估算的數字,即使是5%,只要有就是有,因此,俞志誠醫師個人推斷,「讓她做出這個決定,可能不是隻有單純的帶有突變遺傳基因」。

選擇治療方式醫病充分溝通

國內乳癌患者對於乳房切除手術的接受度不及歐美,「治療時,能保留多少算多少」。但俞志誠醫師也曾碰過以預防爲前提而選擇切除乳房的患者,他說,那是一側乳房已確定罹癌的患者,另一側則飽受反覆性管瘤所苦,因非常擔心這一側乳房也終會走向罹癌之路,於是選擇「預防性切除」。他表示,自己雖不鼓勵患者選擇這樣做,但看到其內心充滿憂慮時,身爲醫療人員也百般不忍,俞志誠醫師認爲,進行任何預防性治療之前,醫病雙方必須充分討論,「看看怎麼做能夠確實幫助患者」。他補充,「進行預防性切除乳房手術,健保並沒有給付」。

檢查‧基因檢測貴且無濟於事

再來引起注意的,則是裘莉接受的「基因檢測」,她在投書中呼籲,「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每年平均有45萬8,000人死於乳癌,主要是中低收入的國家。我們必須優先保證更多女性可以進行基因測試,然後接受能夠挽救生命的預防治療,……我選擇公佈自身遭遇,是因爲許多女性不曉得自己也許正活在癌症的陰影下。我希望她們也能做基因檢測;如果是高風險羣,將知道她們擁有客觀理性的選項。」

俞志誠醫師指出,「這是透過抽血檢驗自身是否帶有BRCA1和BRCA2基因變異的檢查,由於基因所在位置不同,因此,需視爲兩個檢查。每一項檢查在國外約收費美金三千至五千,國內則需要近臺幣10萬元,並不是一般人所能負擔的檢查」。加上白人婦女帶有BRCA1基因突變的機率是5%~10%(尤其是猶太裔),臺灣則僅約2%,多少也降低了基因檢測的迫切性

更值得思考的是,「萬一檢查出有基因變異的問題,又能怎麼辦?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像裘莉一樣,先切除再說。除非能進行基因修補,不然,恐怕什麼也不能做」。他強調,「與其耗費金錢代價昂貴的基因檢測,不如按部就班的接受定期篩檢更爲實際」。

重視‧定期檢查及早發現

根據國民健康局統計,臺灣每十萬名婦女就有63人罹患乳癌,與國外相比,罹癌率較低,但俞志誠醫師指出,「國內的女性發病率雖比國外低,可是發病年紀平均約在35歲至50歲的階段,比國外的發病年齡55歲至70歲提早了十年」,雖目前尚無法瞭解爲何有此差異,但值得女性朋友重視的是,根據國健局公佈99年最新癌症登記資料,「乳癌仍高居女性癌症第一,每年約新增一萬名個案」。

雖然乳癌令人聞之色變,不過,乳癌卻是少數能夠透過篩檢早期發現的癌症之一,因此,俞志誠醫師強調,「養成定期檢查的習慣,就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他補充,如果有定期檢查,約可在零期及一期就發現癌症蹤影;反之,發現時多爲第二期以上。他補充,「對於乳癌患者而言,愈早發現,可選擇的治療方式也較多,治癒率也高」,所以,真的不能輕忽定期檢查的重要性

然而,俞志誠醫師感慨,國內的乳房篩檢存有「一窩蜂」的問題,只要一有名人罹癌的消息,門診就擠滿了想做檢查的人羣,只是隨着新聞熱度降低,主動接受篩檢的動機也隨之薄弱。他提醒,「由於乳癌篩檢的人員與設備有限,面對蜂擁的就診人羣,恐難以確保品質,而失去篩檢的意義。最好是每個人依着自身需求受檢,不要隨着新聞事件起舞,纔是聰明的就醫之道」。

原文刊載於2013年N月號《媽媽寶寶雜誌》。※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