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咪寶貝/避免養出黏TT的孩子

文、圖/媽咪寶貝有些孩子天生個性就比較活潑,見到陌生人可以輕鬆的打招呼,也可以和同齡夥伴玩得很開心;有些孩子則較爲內向,第一次見到陌生人時,可能會緊緊黏在父母身上,或是乾脆躲起來,儘量讓他人看不到自己。爲什麼孩子會有這樣的狀況出現呢?其實這與父母如何照顧孩子,以及有無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具相當大的關聯,若父母在孩子年幼時,建立起良好的依附關係,並且提供足夠的安全感,將來孩子長大便不會養成依賴的個性,能建立成熟的獨立人格

與孩子建立良好依附關係懷仁全人發展中心諮商心理吳嘉瑜表示,寶寶出生後,除了吃、喝、睡覺等生理作息,亦會開始認識外在環境,大約6、7個月大至1歲半之間會開始與主要照顧者建立依附關係,並且在熟悉的環境裡建立「安全堡壘」,孩子於此階段學習認識周遭人羣,分辨主要的照顧者是哪些人?與他人有什麼不同?主要照顧者的照顧方式爲何?與他人又有何不同?當孩子區辨出主要照顧者和照顧方式後,便會與主要照顧者產生依附關係,對熟悉的環境與人事物產生安全感,他會較願意且希望主要照顧者抱他、陪他玩、陪他吃飯、幫助他移動,例如:躺、坐、爬行、走路等。

不過,當孩子在發展依附關係時,身爲父母的主要照顧者必須要有心理準備,包括如何與孩子建立良好的依附關係,提供安全感,並且適當的訓練孩子獨立,才能讓孩子在將來成長的道路上,好好探索外面的環境,養成獨立的性格,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吳嘉瑜心理師指出,若父母沒有與孩子建立良好的依附關係,將來孩子在面對與父母分開的時刻,就容易產生分離焦慮、無法獨立自主的情況

易導致分離焦慮所謂分離焦慮,意指孩子離開家裡或離開依附對象時,所產生過度焦慮的情形症狀包括哭鬧不休、緊張等。容易產生分離焦慮的孩子大致上可分爲三種,第一種是受先天氣質影響,有些孩子天生對各種人、事、物的反應強度較低,情緒起伏較不明顯,即使遇到與父母分離也不致於大哭大鬧;有些孩子則本身容易感到焦慮,只要父母一不在身邊就容易感到傷心難過,甚至哭天喊地,讓父母不得不伴隨其左右。第二種是受後天環境所影響,常見原因包括照顧者經常更換與作息不規律,寶寶出生後,因爲不熟悉外在環境,相當需要固定的照顧者給予陪伴,並且建立規律的作息,才能夠穩定的成長,若外在環境不穩定,孩子無法預測下一刻會發生什麼事,當面對與爸媽分離時,自然就容易產生焦慮,孩子可能認爲自己被拋棄或時常煩惱父母是不是會離開自己。至於第三種,則是與孩子的認知發展有關,寶寶在2歲前,由於年紀還小,尚未發展出「物體恆存」的概念,他們會認爲只要是周遭的事物不在眼前就是代表消失,因此,只要父母離開他們的視線範圍,便認爲「父母不見了」,並且開始到處尋找,當父母回來時,又會緊黏着不放,這類情形通常隨着孩子成長了解到有些事物會永遠存在而逐漸消失。

採訪撰文林靜莉諮詢/懷仁全人發展中心諮商心理師吳嘉瑜模特兒/溫柔媽咪宜瑾、活潑弟弟新穎梳化/萬紫雲攝影檸檬巷館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媽咪寶貝】2016年09月號。http://www.mababy.com/newkm/*【媽咪寶貝】官方網站。http://www.mabab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