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習會有譜? 吳子嘉:習須對馬有足夠信任

陸委會主委王鬱琦日前登陸訪問,並與大陸國臺辦主任張志軍官銜相稱進行「王張會」。(圖/記者陳弘修攝)

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王張會落幕後仍引發後續討論,美麗電子報副董事長吳子撰文指出「儘管雙方未碰觸實質議題,但這一小步,已是歷史的一大步;這代表着官方交流模式,已經完成實驗過程,正式進入排除雙方頭銜障礙的階段。」但這並不能視爲「馬習會」到來,在這段推演過程中仍會充滿變數

吳子嘉在《兩岸新局民進黨僵局》一文指出,儘管「王張會」的出現,並不能無限延伸成「馬習會」有望,但如果國、共之間能進一步發揮想像力,在敏感的主權議題及政治現實中化異求同;同時,馬英九也能夠展現維持兩岸政策穩定性的決心,讓習近平願意替雙邊領導人會面承擔所有責任,那麼,「馬習會」將指日可待。

至於什麼纔會是影響雙邊領導人會面的最重要關鍵?簡單說,就是馬英九能否能讓習近平有足夠信心,讓對方願意扛起會面後的一切風險與責任;雙方如果真的見了面,從那天起到2016年5月20號之前,任何馬英九對於兩岸的發言,無論是好或壞,習近平都必須承擔所有後果

爲何這麼說?舉個最經典例子,當年李登輝在擔任總統時,喊統一喊了一輩子的他,卻突然在1999年卸任前夕,推翻既定立場拋出「兩國論」引起北京強烈反彈,點名批評他蓄意分裂中國領土;當時江澤民更斷然取消海協會汪道涵的訪臺計劃,並在2000年3月總統大選前,終止海基、海協兩會的交流對話機制

換言之,馬英九是否也會有可能發生這種立場逆轉的暴衝現象?誰敢保證?

「馬習會」的前提,就在於馬英九本身的立場是否能維持不變,他的言行是不是夠可靠;如果習近平無法得到肯定的答案,兩人的會面就只能存在於想像,無法成真。不然,當雙邊正式會面後,臺灣當局若出現脫序情況,習近平必然得接受內部一切責難,這恐怕會對中國大陸的決策階層造成負面影響

至於現在的習近平,對於馬英九的信任是否已達到足以見面的水平?只能說,依照馬英九民間聲望如此低靡的情況來看,無能者意志力總是相對薄弱,屆時他在面臨統治權保衛戰時,會不會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都還有待考驗。所以,此時此刻,很難想像對岸會無條件地相信馬英九。

但相反的,假若兩岸官方能順利處理頭銜障礙問題,且臺灣方面能展現穩定兩岸局勢發展的意願、能力與決心,那麼,馬、習要見面,就充滿了想像力。

無論如何,兩岸關係確實已進入新的局面,在歷史劇變的前夕,回頭看看民進黨,不禁令人要問黨的領導階層,你們準備好了嗎?你們真的掌握演變中的情勢嗎?

假若蘇貞昌很清楚兩岸關係的變化,並曉得未來該怎麼做,爲何在忙了大半年後,會選在1月提出一份回到原點的《對中政策檢討紀要》?同時,又爲何要隨着賴清德,選在這種節骨眼上,提出嚴重衝擊兩岸關係的課綱反抗行動?其所製造出來的態勢,與兩岸和平發展趨勢是完全背道而馳。進退之間,距離執政又遠了好幾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