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訪陸》陝西尋根參訪馬援祠、馬援墓 民衆夾道歡迎

前總統馬英九一行,今天(4日)由大陸國臺辦副主任仇開明陪同,上午前往陝西楊陵的馬援祠、下午前往陝西扶風馬援墓尋根。圖爲馬英九參觀陝西楊陵馬援祠。(藍孝威攝)

前總統馬英九一行,今天(4日)由大陸國臺辦副主任仇開明陪同,上午前往陝西楊陵的馬援祠、下午前往陝西扶風馬援墓尋根。圖爲馬英九參觀陝西楊陵馬援祠,村民夾道歡迎。(藍孝威攝)

前總統馬英九一行,今天(4日)由大陸國臺辦副主任仇開明陪同,上午前往陝西楊陵的馬援祠、下午前往陝西扶風馬援墓尋根。圖爲馬英九參觀陝西楊陵馬援祠。(藍孝威攝)

前總統馬英九一行,今天(4日)由大陸國臺辦副主任仇開明陪同,上午前往陝西楊陵的馬援祠、下午前往陝西扶風馬援墓尋根。圖爲馬英九參觀陝西楊陵馬援祠。(藍孝威攝)

前總統馬英九一行,今天(4日)由大陸國臺辦副主任仇開明陪同,上午前往陝西楊陵的馬援祠、下午前往陝西扶風馬援墓尋根。圖爲馬英九參觀陝西楊陵馬援祠。(藍孝威攝)

前總統馬英九一行,今天(4日)由大陸國臺辦副主任仇開明陪同,上午前往陝西楊陵的馬援祠、下午前往陝西扶風馬援墓尋根。圖爲馬英九參觀陝西楊陵馬援祠,祠內收集的馬氏名人題詞。(藍孝威攝)

前總統馬英九一行,今天(4日)由大陸國臺辦副主任仇開明陪同,上午前往陝西楊陵的馬援祠、下午前往陝西扶風馬援墓尋根。上午的楊陵畢公村,民衆夾道歡迎。楊陵村書記馬文兵說,馬援祠半個月前開始翻新,包括紅色柱子、大門彩色裝飾圖案等;村民都很開心,可惜今天層級比較高,無法靠近,但他們都在四周等候,想一睹馬英九的廬山真面目。

楊陵畢公村第一書記杜小兵、馬家宗親會會長馬雙正爲馬英九介紹馬援祠的陳設與伏波將軍馬援的歷史,馬英九仔細聆聽。看到館方收集的馬氏名人題詞中,有一幅是自己以前寫的「薪傳弘遠」,馬英九笑稱忘了何時寫的。當馬英九看到父親馬鶴凌的題詞時感觸良多。看到馬援將軍像,馬英九當場行三鞠躬禮。

大約在一月個前,畢公村接到通知,馬英九先生將來訪祭祖,動員了40多人,對銅像、牌樓全部翻新,對周邊衛生,包括池塘、院子、商家全部實施衛生保潔。

2023年4月1日,馬英九首度訪陸時,曾和姊姊們到湖南省湘潭縣祭祖,爲何這趟又到陝西楊陵馬援祠尋根?馬英九4日晚間會見陝西省委書記趙一德時表示,他的祖先是從陝西先遷到湖南湘潭,這次親自到陝西扶風的馬元祠來尋根,實在難掩內心激動。

馬英九表示,1993年認識警察大學的馬傳正教授,在對談中發現,自己的祖先與苗栗縣通霄鎮馬家莊的祖先是同根同源,都來自於陝西扶風縣。馬傳正帶馬英九去通霄馬家莊,馬家莊的堂號寫的就是扶風堂,而馬英九父親馬鶴凌親自書寫的祖先牌位,寫的也是扶風,「這下子就很清楚了,我們都是從扶風來的」。而全世界的馬氏宗親會,掛的都是伏波將軍馬援的畫像,幾乎是統一的。

馬英九說,「我的祖先是從陝西先遷到湖南湘潭,馬家莊的祖先是從陝西先遷到廣東,可是我們還是在臺灣會面。」所以從那時候開始,馬英九每年的大年初二,一定到苗栗馬家莊祭祖,跟當年的一起從大陸遷到臺灣的相親碰面,這次親自到陝西扶風的馬元祠來尋根,難掩心中激動。

馬英九與馬援將軍之間有何聯繫?2003年2月7日至16日,西安新聞工作者協會臺灣訪問團一行11人在臺灣進行學術交流和參觀訪問,就在訪問團即將結束訪問的前一天,會見臺北市長馬英九。當晚6時30分馬英九準時出現在音樂廳貴賓室。馬英九一進門,第一句話就說:「我祖先的祖先就是陝西扶風郡人,歡迎老鄉來臺北。」這句話馬上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之後的交流就輕鬆得多。

坐下來後,馬英九問昭陵離西安有多遠,並說他在美國留學期間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參觀時,看到兩匹石刻昭陵六駿,很精美,所以對西安一直很嚮往。

訪問團一名成員問馬英九:「你的籍貫寫的是湖南,怎麼會是陝西人呢?」馬英九回答:「我的籍貫是湖南,可我祖先的祖先在陝西扶風,漢代的伏波將軍馬援就是我的遠祖。明朝末年,扶風馬援的一支後裔輾轉到了湖南衡陽,我就是這一支的後人,所以,追根溯源,我的確是陝西扶風人。」

2005年清明節時,馬英九的父親馬鶴凌老先生還專程到陝西祭祖,並留詩一首:「跨海尋根萬里行,楊凌祭祖正清明;亡人追遠還鄉日,欣見宗親樂太平。」

據記載,馬援(公元前14—49年)是西漢末年至東漢初年的將領,字文淵,東漢扶風茂陵人,著名大將,官拜伏波將軍,封新息侯、忠顯王,諡忠成侯。他的「丈夫爲志,窮且益堅,老當益壯」、「男兒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成爲千古傳頌的豪言壯語。

馬援祠則屬於清代寺廟遺址,位於楊陵區五泉鎮畢公村。1988年文物普查時發現。該遺址東西寬約80米,南北長約100米,呈南北狀分佈。原祠建築數處,規模宏大,由於年代深久,現僅留部分遺蹟。2000年10月24日被楊陵區人民政府公佈爲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馬援墓位於陝西省扶風縣城約3.5公里的伏波村。墓夯土呈圓錐形,高約10米,直徑約10米,墓前立有清代乾隆年間陝西巡撫畢沅所刻「漢伏波將軍墓」碑石一通。現爲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